“当下的关系模式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再现,也是一个人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它也会展现在这个人的各种关系中,是一种基本模式。”
看到这句话时,我联系到那天朋友引导我发现的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我在家里扮演者一个“弱小”的角色,这个角色带给我的好处是 我身边的人会帮助我,会给我一个舒适的压力很小的环境,会降低对我的要求等,这些都是我家里的环境给我的,同样的这个角色也给我带了一些坏处,但在朋友引导之前我并未很清晰的意识到,我安然的享受着在关系中弱小这个角色。
而我今天也看到了我把这样一种关系模式带入到了我所有的关系中,是的,是所有的关系。
在恋爱关系里,我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男朋友对我的照顾,享受着他对我做的一切事情。
在友谊关系里,我依赖着朋友对我的照顾,常态化了她对我的付出。享受着她姐姐般的照顾,也不会想着她需不需要我的一些支持。
从在现在公司上班中我更深刻体会到了我的内在关系模式的提现,刚去两三个月业务刚上手,虽说不熟但也不至于出那么多错,那段时间每个星期都会被叫到主管座位,听主管说我又哪哪出错了,周末也经常接到主管电话说又哪哪出错了…恶梦般的体验…现在想来极有可能与我潜意识想要在新关系中投射内在关系模式有关。现在看来投射成功了,结果就是领导对我的期望降低了,我的压力也降低了,还有比较坏的结果是领导不太相信我可以处理难度系数更大的事情,现在即使我想要接手些难度大点的事情,却需要我做非常大的努力来争取。
不能说讨厌自己身上的内在关系模式,毕竟它曾经那样的带给了我好处,现在的自己看到了这个模式而且与自己的成长有些相冲,我想我会与它和解的,我想要变得更强,谢谢它曾经的帮助,希望它与我成为朋友,监督我成长。
我想再聊聊自信这件事儿。
他说自信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即自己的一部分相信自己的另一部分。用“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概念来讲,就是“内在的父母”相信“内在的小孩”。
而我是不自信的,换句话说就是我“内在的父母”不相信我“内在的小孩”。可不就与我内在关系模式相印证嘛,我是“弱小”这一角色也深深地传递给了我的父母,因此他们对我的要求低到只要我健康的活着,也基本不给我压力,这些种种不正是不相信我可以生活的很好,做得很好的依据吗!
曾经获得多少好处,现在就得以多大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可以做得好,生活得好,可能还要付出比之前更大的努力。
有种想要责怪却不知道要怪谁的心情。我发现了一件恶性循环的事情,我发现我处理不好我与父母的关系,我妈可能还好一些,我爸我很不敢接近他,他在我心里是“权威”的象征,由此我在其他关系里也不知道如何与“权威”相处,唯一的就是听话。
我在我爸面前很不自信,特别害怕他要我做什么事情,我特别害怕处理不好。小时候他经常会支使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基本每一次我都很难听清他要我做什么,导致我会问他第二遍他要我做的具体的事情,很多事情我还是听不清而且我会偷偷问我妈有没有听清是什么事情。经常做不好他就会责怪我说,这都做不好或者说这都理解不了,读的什么鬼书。然后就会害怕替他做什么事情。
后来,一次跟我妈聊天讲到听不清我爸说的事情,导致经常要问他第二遍,而且问他的时候他又不耐烦还会夹带着骂人的话。我妈那时候还替我们辩解说他说话是有些含糊,很难听清。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有勇气讲出听不清他说的话,反击回去,也许我们的相处会更好一点。
内心的一些问题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慢慢地一点点的浮现。心理学有句话说看到就是改变的开始,我相信我会成长的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