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2 23:34:14
道德经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李耽说道德经,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在现在中国大陆的版图上,是多达几百个小国。
各国之间是不停的打仗杀人,史书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200多年内,大的战争有400多次。
所以是常常有很多人被杀死。后来小国不断的被吞并,变成7个大国,最后秦始皇统一天下,把7国合而为一。
所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儒家和其他很多学说都很提倡仁爱。
在《庄子》这部书里面,老子李耽就骂儒家的仁义是骗人的,是荼毒人心。
所以这一章里面的仁,是反讽,意思是,你那个仁是骗人的,我不仁,才是真的仁。
套用第2章的话来说,就是:天下皆知仁之为仁,斯不仁矣。
刍狗,就是用稻草扎成的狗,上古时,人们用狗肉猪肉来祭祀天神。
后来人心机巧多了,狗肉也舍不得,留着自己吃。祭祀天神怎么办呢?就用稻草来装模做样弄一个,扎成个稻草狗。
这个稻草狗,就是用来骗天神的。祭祀完了,就没用了,就扔掉了。
这个里面也是反讽,稻草狗骗天神,真狗肉都舍不得,所以帝王的仁义也都是用来欺骗人民的。
天地不仁,就是说:天地不会欺骗万物,太阳和雨水都是上天恩赐的,而且也不求回报,就如同稻草狗一样,恩赐完就完了,不居功,把功绩都扔掉,就像扔稻草狗一样,稻草狗是没用的,天地也不要万物来报答。
古人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是在赞美天地生养万物,而不求任何回报。同时也反讽,帝王假仁假义,做过一点善业,就长期骑在人民头上做威做福。
所以说,这句话是在赞美天地不求回报的真仁爱,而不是在骂天地不仁。很多半掉子的文盲都误解了这句话。
就如同金刚经里面说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佛也说:我从来都没有度过众生。
佛说法也是不求回报的,不执着于众生。佛不会说:你个小屁民,老子是佛,你见了老子赶快下跪!赶快拿钱来供养!
佛说的是:我是佛,那么让你也成佛,大家以后平等。
下一句,圣人,也是为人民做事而不求回报,不居功,功成则身退,不会长期骑在人民头上做威做福。
这个把道德经的全文连贯起来,前后对应,就是这个意思。不是骂天地不仁,也不是骂圣人不仁,真正的意思是在赞美天地和圣人。
比如你晒太阳,太阳不会找你收费。你种地,土地也不会找你要钱。龙王下雨,龙王也不会找你们要雨水钱。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风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要看第2章和第4章,连起来看。
这句话是说:天地之间是虚空,虚空就如同一个大风箱,空虚但永远也不会穷尽,越动火越大。
大家看古代那个炉子的风箱,是用手拉的,一拉风就进去,再一推,风就出来,风势就把火鼓大了。
天地和圣人为人民做事而不求回报,不居功,就好像虚空一样。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永远也不会失坏。
不求回报,不居功,就好比大风箱,中间是空的,才能来回不停的拉推,火就不停的烧。
如果是实心的,那就没办法生火。
天地有阴阳之道,圣人有进退之道。但都要中间有空虚才能起作用。
天地,阳光,雨水,土地,生长万物。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是把功绩挂在嘴巴上念叨,那么势力气数就会越来越小。
中,同冲,即虚空。意思就是不要居功,不要老是把功绩挂在嘴巴上念叨,否则慢慢就会失势。(这个要看第4章,对应起来看才会明白。)
而应该像天地和圣人那样,守持虚空之道,势力就会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