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辉,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951天(2020.4.8)
在孩子很小比如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对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似乎越来越多了,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未来拥有好工作……有美好的愿望固然没有错,可是,当这一切实现的时候,真的能如我们所愿吗?
最近听到两个案例,一个是高学历的研究生,一个是高考绝对在一本线以上的高三学生,两个孩子都出现了状况,前者无法走向社会,后者无法迈向学校,经医院确诊为抑郁症患者。
这两个孩子都曾经聪颖无比,智商超群,都曾是父母的骄傲,都是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陷入到了痛苦无力的深渊?
经过老师叙述及系统讲解,如抽丝剥茧,让我们慢慢看清了一点真相。那就是出了状况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着一位高控制的父亲或母亲,且以母亲居多。
这样的母亲,通常是强大的(也可以理解为强势),除此之外,她是优质的、周到的,她对孩子是事无巨细,有着较高的完美期待,更严重的有过分的控制和入侵孩子的边界。
在这样一位母亲和孩子日积月累的相处中,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内化于心,他如果没有叛逆,他就无法成为自己,如果有叛逆,就是他要成为自己的强烈愿望在支持他,打破控制,和母亲做到分离分化。
遗憾的是,如果家长把此时的叛逆视为洪水猛兽,再去压制,那么就直接导致孩子无法和母亲分化,他对母亲依赖或认同,朝着母亲想要的那个优秀的标准去活,而不是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
当孩子无法萌发出自己的生命状态,他对母亲的期待又要去完成,可是,家庭系统的压力期待超过了他的能力,而他自身的能力又无法绽放,一个没有了自己的人,又怎么有力量支撑走太远的路呢?
所以,没有完成自己,又没有和母亲成功分化,这个孩子内心是无法独立的,他对外界充满了恐惧,他不知道人际关系怎么处理,缺乏心里弹性,不灵活,无法表达愤怒,他只有缩回去,备受抑郁困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
这是我们做父母想要的吗?我想一定不是的。既然如此,那么,请让我们放下执着,放下评判,放下控制,把自由还给孩子,把为生命做主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无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能够有力量自由地长大!
如果他在这个过程中磕磕跘跘了,相信他,他有修正的能力,只要他有生命的能量和力量,有偏离再修复,他会处理好的!
所以呀,为人父母是慎之又慎的活儿,给到孩子爱和自由,让他活出他本来的样子,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独一无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