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下的力量》是【德】埃克哈特.托利的一本经典之作。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在读其他书籍时,作者们林林总总地喜欢引用他的语录和文字。包括前段时间我刚读完的【西】乔治.布莱斯切克的《当下的觉醒》,实际上是《当下的力量》一部完整的读后感。
据说读到这本书的人,受到它的影响都是颠覆性的,颠覆我们日常的三观,质疑我们一贯引以为豪的思维。
台湾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女士,读完此书,写了一本畅销一时的小说《预见未来的自己》。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前面,张德芬女士也是写了长达三页的推荐。
这本书开篇就提到了很多对我来说新鲜的词汇,比如本体,比如临在;提到了很多在我的思维里比较抵触的词汇,比如开悟,比如佛陀。在我认知里,这些都是玄之又玄,又神神叨叨的玩意儿。而且全书有一个特殊的字符---暂停,就是碰到这个字符的时候,请你停下来想一想,思索完整后再继续,这样的字符处处可见。也就是说,即使我这样一目十行的快读人,一本书没有1个月也是读不完的。
那好吧,那我就慢慢地来读,全书有十个章节,我计划是读完一章写一篇感悟。算是整理,也算是消化书中的理论。
今天来写刚读完的第一章“你不等于你的大脑”,全章总体的印象是,我们的大脑除了我们日常思维的大脑,还有一个不受任何干扰的纯净的本体。但是,普通人从来没有意识到它存在,这个本体只有受过训练和开悟的人才能抵达。
——02——
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带着纯净的空空的脑袋而来,这个脑袋经过原生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学校计划培养等等外在力量的灌输,逐渐在白纸中填满。这种填满的东西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意识,独特的自我。这种自我形成后,像一个主人一样长期主导我们的人生。
轻轻地闭上眼,你就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意识和自我,万马奔腾的思绪仿佛永远不能停歇。这种万马奔腾,在夜深人静的失眠的晚上最突出,我们的思维会天马行空地从东想到西,从遥远的过去想到未知的未来,八百年前没见过的人和事也会在脑袋中闪现。
这个时候你能让大脑停止下来吗?不能,万万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就不会有痛苦的失眠了。一般抑郁症患者失眠,最最痛苦的就是无法停止自己的胡思乱想。
这种带着长期生活经验印记的独特自我,带着批判、评论、推测、比较、抱怨、选择和好恶等等,不停地给我们喊话,指使我们做这做那。
埃克哈利.托利说:被自我认同的思维,使得人们进行强迫性的思考。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由于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此种痛苦,而我们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种不停的思维活动使你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同时,它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不断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03——
大脑中的这种思维最喜欢干得事情是不停地回忆过去,带来懊悔;不停地担忧未来,带来焦虑。并且80%-90%的思维是不断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
就像家有学生娃的妈妈们不停地催促孩子,快快快;不停地唠叨孩子赶紧去学习一样。这种重复性思维已经使孩子达到了超限饱和,而我们还不自知。
一个朋友,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她说,我一想到孩子以后要各种考试,我就害怕现在做的不够多、不够好,将来孩子跟不上了怎么办?
这种对未来的无限焦虑正是被我们这种社会化的思维和自我裹挟的结果。
如何让脑袋中奔腾不息的思维暂停?倾听我们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这种观察者的角色就是本我,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道家说的无我的状态。
这样的说法一看之下有些玄乎,其实,就是从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剥离开来。比如,在前几天我写得一篇文章中所说的,《觉醒从觉察情绪开始》。我们愤怒的时候、恐惧的时候,能否有个声音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愤怒?为什么恐惧?同样地,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做出评价的时候,也有个声音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它们?这样的评价是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吗?还是受到了他人的影响?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有影响力领导在一个公开的大会中表扬了A,会后,我们会不会无意中觉得A的很多做法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04——
而所谓的开悟,也或者是本体,就是剥离社会的自我,停止从外部或者未来拯救和满足。比如瑜伽、冥想,在自己思维的洪流中按下暂停键,关闭外界一切意识,享受爱、喜悦和平和的深刻本体状态,也就是达到完全忘我的状态。
一般的艺术家、科学家创作的时候都是这种状态,比如,高斯看见一块黑板立马演算数学题,原来黑板是马车的后备箱,当马车移动的时候,他也跟着跑。这种状态下的无我能完全达到最高的创作境界。
我们创作方案、架构小说、布局战略,只有这种无我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创造。听说乔布斯每天都有打坐的习惯,估计也是在与这种本体相连吧。
作为我个人的体验,每天早晨书虫爸爸和壮童鞋出门之后,我大概会有一个小时候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会听着瑜伽冥想的音乐让自己暂停一切思维,享受这当下的宁静和安稳。在一天乱哄哄的工作大厅能够保持平静的心绪和状态,能够偶尔与用户的通话中保持冷静和淡定。
这种状态不知道是不是本体,但是,至少目前能从这种安静中得到一份内心的力量。在工作和读书中,能够更静心投入一些。
下一章讲到,如果我们一直让自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情绪的痛苦就不可避免,而且,这种情绪的痛苦是造成身体和疾病的主要原因,如何摆脱痛苦呢?敬请下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