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张电影海报。驻足看了一会。
有多久没有看电影了?
提到电影这个话题,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的电影都是露天的,是城里的放映队到乡下播放的。听到要放电影的消息,人们就像要过节一样高兴。见了面都要提到晚上放电影的事。
大人们匆匆地做好饭,孩子们胡乱吃几口,就搬着板凳去占位了。一个人手里拿着好几个板凳,跑向电影场。电影场地大多是学校的操场,那里宽敞,容纳的人多。看电影的不但有本村的,还有外村步行来的,他们成群结队,大多是站在场子最外面看。
放映之前,孩子们追逐嬉闹,好不快活。找人的,大声地吆喝着,看见有人站起来招手示意,就挤进人群,费力地找到早已占好的位子。
实在占不到位的,就到银幕的反面看。每当换片的时候,人们都会趁机说上三五句,一旦开播,周围又鸦雀无声了。
电影散场的时候,人们急急忙忙往外走。又要搬着凳子,又要招呼家人。找人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孩子睡着了,大人们或抱或背,摸着黑向家走去。那时候,村里没有路灯,大家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本村熟悉道路的,都会挑人少的近路回家。看电影的兴奋劲都过去了,人们打着呵欠急匆匆回家,想的是明天还要下地干活。
如果是夏天,孩子们就会讨要冰糕。谁要拿着一支冰糕,不知道要让多少人羡慕。
一个长方形木箱里有一床小薄被,里面放着两种冰糕,一种是凉开水做的,最便宜;另一种是加了绿豆或者红豆,叫豆沙冰糕,比第一种贵一倍。有人来买,卖冰糕的就会掀开箱子上的板子,揭开薄被,拿出冰糕。孩子们最开心的是听到掀开木板的啪嗒声,小脸兴奋得乐开了花。往往一个拿着冰糕的孩子后面,会有几个孩子满脸羡慕地跟着跑。关系要好的,会被允许啃一口冰糕。
那时小,会跟着大人们去外村看电影。往往到了外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演,只好远远地看,看不真切。有时,会被大人抱起来,或者扛在肩上看。
再后来,村里有了电影队。一间弃用的旧厂房,就是电影院。大家要自带座位买票进场。跟着小脚的奶奶看了好几场电影。奶奶攥着我的小手,走过村里黑乎乎的街道去看电影。现在想来,真像泛黄的老照片,有点模糊了。
这一想,想起了好多人,好多事。
悠悠岁月,有一段是属于电影的,那里有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