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步行回住处,抬头忽遇路灯下一棵身姿绰绰的树,独自伫立在路灯下光影交错,尽显孤独。着实惊艳,忍不住拍下这灯火阑珊处光影交错孤独的美。
入夜,晚风徐徐,微凉。不禁想起《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在有月亮的夜即兴起身寻找他的朋友张怀民。全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那时的境遇,那夜晚看到月亮即兴找好友时的心情,陪他散步的友人。小女学浅不敢妄加多言,只是心有感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千百年来,无数诗人早已把这样的美写了出来。只是我们忙着赶路,忘了停下脚步去欣赏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感受平凡角落里不曾发现的美。即使没有张怀民,自己走走看看去感受“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之美。
年之将近,诸事加身多有烦心,此景,心中默默生出敬畏之心,自然的魅力,念文字的魅力,《承天寺夜游》在心中重复默念,仍旧烦恼却也宽了心。
在这之前我并不知它叫凤凰木,特意查阅形色诗词赏花,诗中有曰:“招来雨露着新冠,洗去尘埃弃旧袍。蝉噪声声惊玉树,鸟鸣阵阵动云霄。”形容它“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花语是离别、思念、火热的青春。
她的花语让我些许伤感。难怪觉着路灯下她的影子有一种说不出的凄美。“离别.思念.火热的青春”这样的文字联想到一个敢于爱恨百转千回遂至幽怨的女子。顿时爱上了一颗树。爱上她坚韧,爱上她的性情,爱上她的身姿绰绰,爱上她不悲不喜,一半扎在泥土里,一半随风飘逸。
我想是我太悲伤,我有什么办法呢?我毫无办法。苦涩的话如今已讲不出来了。
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说“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把真枪。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扣下板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她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她在三十岁或更老,走到路上听见背后隐隐约约的风声,她停下来,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如今的苦涩大抵如此吧。
近来越发觉着自己好似老了,快要挣扎不动了。在一个闷闷不乐的夜晚,正好路过一棵树,背后隐隐的风声,停下,撞见了青春时的那个自己,心中隐隐作痛。
2024.1.20.天涯的马.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