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棉花糖甜甜
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大抵都差不多,物资贫乏。收入也很低,往往一大家子人,全年的生计就靠几亩薄田来维持。
我们家也是众多农家中的一个。
那时家里能吃的东西很少,吃了每天两餐饭,孩子们的零食就是馒头,而且是粗面和白面两掺做的馒头,颜色比咖啡能白一点。
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馒头,原因就是馒头的颜色不好看,吃起来也不好吃。所以常常饿肚子,更不要说牛奶,鸡蛋了。牛奶是在18岁之前没有喝过的,尽管母亲养了几只下蛋的母鸡,但能吃鸡蛋的日子,屈指可数。几乎一个月也吃不了两次。
鸡蛋大多都被母亲拿到集市换了零钱,后贴补了家用,家里吃的油盐酱醋,基本都是卖鸡蛋的钱买来的。
家里的菜也是母亲自己种的,什么土豆,萝卜、茄子、大葱。其实也没几样,所以对于小孩子的我来说,这些天天吃的饭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感。就变的挑食了,这个吃,那个不吃。
弄得母亲很是头疼,觉得我很难养活。
而我挑食的结果,就是营养不良,经常生病,严重缺钙,以至于到了冬天,只要下雪,我一定会因玩雪而摔倒,只要摔倒,就会习惯性手臂脱臼,经常是摔倒起来后,右胳膊就不听使唤了,自己用左手托着脱臼的右胳膊,哭哭啼啼往家走……
那场面,现在想想,很是滑稽。
而每每此时,母亲就会带我到村子里专门帮人捏骨的陈老奶奶家,让她帮我再把胳膊接回来。陈老奶奶大约60多岁的样子,让人觉得很和蔼可亲的样子。她捏骨的手艺很是老到,每次都拉着我的胳膊摇晃几下,然后胳膊就神奇般的接好了。
对此,我在心里不知感激了陈老奶奶多少年。
奶奶很是疼我,见我又是生病,又是严重缺钙的,就用多年攒的钱,到集市上买了一只白色的奶羊回来。
我的小小幸福生活,便从此开始了。
有了奶羊,那喝羊奶自然是不在话下了。记得每天早上,奶奶给我挤大半搪瓷碗羊奶,母亲会把羊奶放到笼屉上和早饭时要吃的馒头一起蒸热,然后给羊奶里加一点白糖。
那甜滋滋醇厚浓郁的羊奶,对于3、4岁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好喝了,每每一饮而尽,还觉得意犹未尽。那个味道至今回想起来,都是唇齿留香呢!
关于羊奶,我一喝就是好几年,直到上了小学还在喝羊奶, 对那只羊,我貌似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小孩子的我,只觉得奶羊好神奇,只要睡一晚上觉,第二天早上就有新羊奶,所以,我几乎每天都会去看那只白色的奶羊。
长时间有羊奶补充营养和钙质。我的习惯性脱臼好了很多。身体也明显比之前好多了。好像个子后来也因此长高了不少,总之奶奶的羊在我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奶奶和她的羊,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岁月易逝,但那份浓浓的爱将一直伴随着我,温暖着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