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社会里,最被看重和称颂的人际交往就是师生情。所以便有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但是事情也有例外,如果当老师的本人在事业上没有取得什么成就,那么做学生的“尊师”往往会流于形式。那些学生虽然表面上做出了尊敬的样子,可是内心却不以为然。想想你这位曾经的老师,不过占了一点年龄和知识上的便宜而已,要想让他真的发自内心的敬重并不容易。
《幼学琼林》中说:“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可见,做老师的必须善教,然后才有弟子学业有成。做老师很容易,但是要做一名使弟子学业有成的像样的老师并不容易。
在近代名人中,画家丰子恺最为敬重和怀念的人就是他的老师李书同。李不仅是他的启蒙老师,并且是他一生难忘的道德楷模。李书同曾教导他“文艺应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李书同在当老师时,坚持以身作则,始终做到以人格感化在先,让丰子恺记忆深刻。一次,李书同上音乐课,有一个学生朝地上吐了一口痰。他并没有当场批评那个学生,而是在下课后把他叫过来,严肃又和气的说:“下次不要把痰吐到地板上”。说完他微微一笑,向那个学生鞠了一个躬走了。这件事虽小,却让丰子恺和他的同学终生难忘。
在丰子恺眼里,李书同是位多才多艺的导师。在浙江师范李书同教的是音乐和美术,可是他的文字水平比语文老师好,他的英语水平比外语老师好,他的书法全国有名;并创造了多项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个敢画裸体画的画家;第一批演现代文明戏的演员,他演的茶花女曾在中国戏剧史上留名;他同时还是最早介绍西乐进入中国的人之一,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歌,就是他根据一首英国民歌重新填的词。
早年丰子恺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兼功音乐。在他印象中每逢上音乐课,李书同总是穿的整整齐齐,并且从来不迟到。轮到丰子恺练琴,每弹错一次,李书同都要回头看他一眼。丰子恺说,就这么一眼,甚至比校长的训斥还可怕。以至于在后来的漫长生涯中,每做错一件事,都会想到李老师回头的那一眼。
丰子恺曾多次对他的子女说:“李先生给我的是爸爸一样的教育,他像慈父般关怀我们每一个学生”。
长期以来,李书同对丰子恺的影响无论从道德行为,还是精神信仰都是巨大的。李书同皈依佛门之后,成了弘一法师。1927年丰子恺的生日,他也决心效仿老师李书同皈依佛门。于是,便在上海一家佛堂的钢琴旁,由老师弘一法师亲自主持,丰子恺成了丰居士,老师为他取法名“婴行”。
皈依佛门后,师生俩的灵魂契合度更接近了。于是,他与老师弘一法师酝酿着一个弘扬佛法的大计划。这就是后来的《护生画集》。
1929年恰逢弘一法师50岁生日,丰子恺为老师画“护生画”50幅,配诗及书法均由弘一法师亲自完成,可以说这是帅生两人共同完成的一套佳作,这本《护生画集》于1929年2月由当时的开明书店出版。
1939年,是弘一法师60寿辰,丰子又作了60幅护生画,当此画寄到泉州时,李书同甚感欣慰,于是配诗提字。并给丰子恺写回信,他在信中说:“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集功德圆满”。
丰子恺收到此信后,心里曾犯过嘀咕,即使老师在世百年,自己也已经八十二岁了,他自己是不敢期望这样的高寿的。但老师即有这样的心愿,又怎么可以违抗呢?于是,他在回信中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爽快地答应了弘一法师的请求。
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说好准备活到百岁的弘一法师,三年后在泉州圆寂了,终年仅有63岁。说好活到一百岁的,老师却中途爽约了,这让丰子恺心疼不已。老师虽然已经圆寂了,但是老师的遗愿不敢违背。
1949年元月在参拜完弘一法师圆寂地之后,丰子恺闭门三个月,终于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三集共70幅。第四集是在弘一法师80冥寿刊出的。
1965年8月,第五集《护生画集》共90幅出版发行。最困难的是第六集《护生画集》,期间丰子恺本人正在“牛棚”里关着,后来他利用回上海治疗肺病的机会,起早贪黑的,在极其保秘密的情况下完成了100幅护生画,总算完成了老师生前的嘱托。
护生画第六集于1973年完成后,丰子恺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拜托将画集交朱幼兰保管。1975年丰子恺与世长辞。1979年10月,护生画集第一至第六集由香港时代图书公司出版,《护生画集》从此功德圆满。
说到丰子恺对老师李书同的情感,广洽法师在《护生画集》第六集的序言中说的最为中肯:“盖居士(丰子恺)处此逆境突袭期间,仍秉其刚毅之志,真挚之情感,为报师恩,为践宿约,默默篝火中宵,鸡鸣早起,孜孜不息选择题材,悄悄绘制百幅护生遗作精品,以待机缘;却不幸赍志早殁,享寿七十有八”。
我常想,弘一法师如果地下有知,他一定会为有丰子恺这样一位得意高足而欣慰。他生前的愿望,终于在他死后由他的弟子完成了。
不由得想到,从丰子恺1929年创作的第一集《护生画集》到1979年第六集出版,一共历时50年的时间,不知道世上还有哪一个画集用时有这么长久?更何况第三集到第六集出版的30年间,是弘一法师圆寂之后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完成,也不会有人来指责,这完全是作者对恩师的感情,是作者那个虔诚的心愿。试问?除了丰子恺以外,世上这样虔诚的弟子还能上哪里找呢?我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