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平时朗读教学中往往是指导学生利用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品析语言。而这种方法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地朗读技巧的指导,提高是学生朗读水平,把文本的语言支离破碎地分析,并不能让文本鲜活起来,并不能真正进入文本。
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以还原文本真音,揣摩作者或主人公的心理、语气、语调形式,模仿真音,还原真音,让学生对人物,对文本,有了真切真实地感受。
在教授《散步》时,文中的语言描写极少,一人一句,共三句。我抓住这三句话,指导学生还原现场,还原本音来朗读。
第一个学生选择的朗读孙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第一次朗读没有达到效果,我引导他体会孩子的特点,活泼可爱聪明,想象下,你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田野散步,你的心情和说话语气会怎样。进行第二次朗读时,全班同学掌声不断。
“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抚摸着孙儿的小脑瓜。经过刚才指导训练,一男生把母亲的善解人意和慈祥演绎地栩栩如生。
经过前面两句的训练,同学们对这种朗读方法已经有所掌握,对于文中“我”的一句朗读,“走大路”“我”的坚定、果断、责任和担当,被同学们用声音传达了出来。
文中的妻子并没有一句语言描写,作者仅用了一句叙述性语言,“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尝试让学生为妻子补充一句语言描写,通过朗读还原真音,一位贤惠内秀的妻子立在了我们面前。
通过还原真音朗读,同学们感知到了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认识到了“一言可传神”“无言亦可传神”,而且能够贴切地感知语言,使文中人物鲜活地立在面前,感受到在田野散步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温馨快乐!
就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慢慢地,稳稳地,在语文的田野上且歌且行,且行且思,你的,他的,我的,我们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