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晨读感想

少有人走的路,那是逆向思维的另一个名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001.调你最不喜欢的先做。这是我对推迟满足感的解读。

我有这样一个习惯,吃东西先把价值观里认为最不好吃的部分先吃,慢慢吃到最喜欢的。比如吃包子先吃皮,因为这样最后唇齿留香的就满满的是肉。吃披萨也是这样,先吃外面的边,在一点一点咬到中心最丰富材料的地方。

其实这个习惯是有过程的,起初我挑最喜欢的吃,但最后剩下很多不喜欢吃的,母亲为此表示过强烈的抗议。后来我就想,吃饭老是剩下可不好,那如何都高高兴兴的吃完呢?先吃不喜欢的那不就剩下的都是喜欢了?!

虽然吃是一件小事,但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看出我的勇敢和狡黠:敢于去触碰不愿触碰的,是需要勇气的;最后那份独占心头好的慢慢享受,更是占便宜,是强化满足感的投机取巧。

我认为的类比,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图片发自简书App

002.父母的爱应该是引导式的爱。

爱≠给与,这个观点我认可,但对于今天材料里的举例,我持保留意见。一个人愿意把时间花在哪里,代表了她的心在哪里。母亲愿意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

没有人不希望被需要,不管是母亲还是孩子,每个人都需要存在感,孩子不需要的陪伴才是溺爱,才是自私。成长的过程最初都是靠父母引导的,关键在于父母对于事物的尺度觉知。

文章可能要表达的是适度的拒绝也是爱的很大一部分,有应必求的爱是盲目的自私,这个我就比较认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003.冲突的原因是分歧,所以如何求同存异才是正道。

文中推荐了两种方式:杜绝指责和视而不见。我的理解就是不正面冲突与不逃避。

不正面冲突就是1.不忘下定论2.不贴标签3.站在矛盾双发的立场找出分歧点,并准备好解决办法4.提出观点时对事不对人,艺术的陈述。

不逃避是我自己的弱项,因为习惯了避免冲突而往往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给对方有思考的机会,最后导致事情永远是我处在弱势。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真的很重要,不必气势汹汹做老虎,也不能忍气吞声当病猫。

其实化解冲突的关键还是沟通角度的客观性,所以还有第三种方式:寻求权威或者第三方的帮助,在以和为贵的前提下。

为了世界和平,强势的人多份冷静,软弱的人多点勇气,拜托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