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和社会的模型
1.1社会核心构成
1.1.1武力社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对武力社会最好的描述,它是自然界产生之初就存在的社会形态。动物和原始社会中的人类主要社会核心就是武力。还有处于战争中的人类可以说是权力掌控的武力社会。
武力社会设计的特点是实用目的,即保护自身安全和基本物质需求为目的,但同时它是以伤害他人人身安全和基本物质需求为代价。
1.1.2权力社会
动物界中也存在权力现象,但是权力多取决于武力,所以动物界的社会形态主要核心仍是武力。权力是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创造的东西,权力的维护的形式是制度。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人类主要社会核心就是权力(中国的帝国制度是权力社会的典型代表)。由于历史原因,世界虽然处在经济社会的潮流中,但是我国社会核心构成中的权力因素仍占有较大比重(由此可以理解按经济社会的价值评判我国设计落后之原因)。
权力社会设计的特点是社会上层以审美和符号目的为主,社会下层以实用目的为主。这种功能在下层民众看来只会产生厌恶。
1.1.3经济社会
在权力社会中,如果当权者不阻碍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先出现在欧洲的原因之一点是中国的权力社会发展的过于成熟和稳固),那么经济会取代权力成为社会的核心构成。经济社会也可以成为消费社会,因为维持整个社会运转的动力就是消费。
经济社会设计的特点是实用目的。但是这种实用目的预设之初并没有进行客观的设计调查,很多设计预设是设计师的主观臆想。20世纪初期的“设计是为人而不是为产品”的口号可以说是针对之前那种错误的设计预设,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却难以做到。例如,20世纪初期的建筑大师多认为建筑虽然是为了普通民众,但是普通民众的想法没必要纳入设计预设的范畴。
1.1.4情感社会
情感现象很早就有了,但是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核心构成。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到为了权力抹杀亲情的,为了金钱出卖友情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情感属于内化于心的东西,虽然可以通过权力和物质予以表现,但是它们始终不能真正代表真实的情感。这种社会模型在狭义的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在较小单位的社会中时存在的(比如凝聚力很强的班级,那种体会多数人应该拥有过,那种情感关系是超越金钱关系和权力关系的)。
从个人角度来讲,人的权力欲和物质占有欲都从属于个人的情感欲求。虽然权力欲与物欲是人的基本欲求,但是它们的需求量并非自出生始就很大,很多情况下是被社会所引导的。设计调查的目的就是引导和拓展市场,但是这种调查的驱动力是利润。这种以利润为驱动的引导和拓展市场的方式最终引发的道德和自然秩序的混乱。
设计师肩负着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职能,但是现实是就业压力使多数设计师以经济为衡量标准,因为人只有在保证自身基本物质需求后才会思考其他的问题。仅靠知识和理念的宣传很难使情感社会得以实现,使其实现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物质极其丰富(这个不知道存不存在),而是外界的压力使其改变(环境危机和人口爆炸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研究人对于设计的情感的学科有感性工学和可用性工程,是否能正确运用是一个设计哲学的问题。
1.1.5认知社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学习的目的是从属于前四者的。也有少数人不属于这个范围,他们认知的目的就是认知。所以这种概念的社会模型也是有存在的依据的。犹太民族的终身学习制可以借鉴的,学习可以创造价值,同时可以最小程度的消耗价值。
1.2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1.2.1初级需求
初级需求就是基本维持个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很多情况下设计的驱动力是为了让人方便(说直接点就是让免于复杂的劳作),假设设计能代替人的劳作,那么人该做什么?存在的意义仅仅为了享受,这不免与人劳动的本质相违背。不劳动而只享受生活的人
1.2.2中级需求
中级需求就是情感等抽象物的需要。
武力社会、权力社会和经济社会就是以中级需求实现为目的,但是它需要众多初级需要作为基础。建立情感社会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上能脱离中级需求对初级需求的依赖,让中级需求仅以少量物质为存在基础,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仅是物质的可持续性,还有情感的可持续性)。所以设计不能盲目为消费者创造欲望,而应深入考量,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的需求。
1.2.3高级需求
高级需求包含审美、认知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基本脱离物质和社会性而存在,从属于个人。
1.3人、自然和设计关系
1.3.1恶性循环圈
在消费社会中的人存在需求,设计的出现满足这种需求,但是仅仅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很难进一步扩大市场,所以设计应创造市场。市场的扩大必然引起人盲目追求物质需求,而不去思考物质需求背后隐藏的东西,物质丰富并不代表人的精神生活丰富。市场扩大即产量增长,资源能源需求量必然会增加。资源能源人类是没有能力创造的,只能向自然去索取。
自然能力是人类的力量不可比拟的,其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是其能力是存在一定的限度的。人类一旦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量就会被自然进行强制调节,即自然危机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
1.3.2可持续发展圈
在情感社会中的人需要高素质,即更高的知识水平。个体不在被社会所盲目引导,消费是基于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设计需要发现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实际需要相对于盲目需求当然会小的很多,对自然的索取的程度也不会很严重。人的思维能力较之前提高之后,对于很多个人情绪上的问题就可以自为调节,很多情况下冲突乃至战争就是人大至民族的不良情绪引起的。
1.3.3人、自然和设计的秩序感
设计应该引导人的秩序感,而不是导致人的秩序混乱。设计也不能影响自然的秩序感,同时设计的总和应该也具有秩序感。
使恶性循环转到良性循环仅仅靠观念的宣传时不够的,因为只有思想觉悟较高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手段只有两种,教育和直接的现实压力(现实压力就是环境危机,其实手段只有一种)。设计应该做的不是使人的思想行为趋于懒惰,而是引起其思考和学习。即设计应该具有认知功能,而这种认知功能并非彰显自身地位独特的符号功能。
2.以社会核心构成的发展谈未来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设计的构成元素和要素改变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之前应该明确设计的目的,设计的终极目的并非主要为了武力、权力、经济等,设计师应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如果能源危机和人情危机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的危机影响到人类生存的话,那么设计哲学必须改变。未来设计需要先改变的是设计哲学,科技等发展因素仅仅是服务于设计哲学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