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律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生活有多将就,生命就有多平庸》
人生已经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呢?
许多人也许有过这样的感受:成年之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向生活妥协。
日复一日的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下班后太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锻炼,身上的每一层赘肉都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堪,也曾幻想身边会出现一个如山间清晨般明亮的人,伴自己数遍生命的路牌,却只能在父母的催婚、世俗的压力下,匆匆的找个条件相当的人度过余生。
一步将就,步步将就,太多人被淹没在妥协之后平庸无趣的生活中,就像罗曼罗兰所说:"大多数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变成了自己的影子,往后的生命只是一天又一天不断的复制着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吃、想爱,想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然而生活却慢慢将我们锤炼成没有底气的打折品,被动的上演着人生的辛酸与无奈。
人活一世,生命太珍贵,我欣赏那些不将就不妥协的人。
生活从来不是用来将就的,而是用来享受的。
你太厉害了,有人不愿意将就着吃快餐,就每天早起一小时给自己准备丰盛又健康的午餐便当,有人不愿意向自己的赘肉妥协,就每周坚持做三次以上的瑜伽,有人不愿意与讨厌的工作每日相伴,就选择从0开始,踏入完全陌生的领域。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一生那么短暂,哪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人和事上呢?我们要的不是凑合过日子,而是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要想生如夏花般绚烂,最重要的是要有不妥协、不将就的人生态度。
爱自己是生命浪漫的开始,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给自己最大的宠爱,只愿你不要再过将就、打折的生活。
《富养自己,抓住你的人生增值期》
20岁以后你要学会富养自己,你要有意识的让自己见见世面,去看星空,和日月星辰对话,去爬雪山,站在更高的山峰上俯瞰世界,你会发现自己的痛苦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多渺小。
年轻的时候你读过的书,遇见的人,体验过的生活,都将沉淀下来,融进你的气质,那些见识和感悟,都将化作让你继续前行,探索世界的勇气。
真正的童话故事,就是为自己打造无比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想着被别人拯救。
什么是真正的富养?真正的富养不是买无数的奢侈品取悦自己,也不是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真正的富养是抓住自己人生中关键的增值期大胆规划自己要走的路,即使这条路上布满了荆棘。
"单身真好,不用再管他喜欢什么,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原来分手后她开始养绿植练书法,看一些小众又文艺的电影, 她拾起了以前丢掉的兴趣爱好,在周末学烘焙、学摄影,一个人玩的不亦乐乎,她说一个人也可以很快乐,因为你可以将宿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在你的兴趣、梦想或目标上。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霍夫斯塔特博士说过这样一段话:"或许你在学校格格不入,或许你是学校里最矮小,最胖或最奇怪的孩子,或许你没有任何朋友,其实这根本无所谓,我的重点是那些你独自去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练习大提琴,其实你真正在做的是让自己变有趣,等哪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富养自己,是让那些独处的时光变成最美好的增值期。
抓住人生的增值期,富养自己是一种人生态度。
大兵曾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转化了行动而已。"
《冲破惯性思维,你会活得更从容》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喜欢用恶意揣测的目光去伤害别人。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揣测强加于人,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不要凭借着蛛丝马迹只言片语就去评价别人的人生,在你看不到的角落,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点赞很高的回答是这样的:"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告别无效囤积,跟不必要的烦恼说再见》
过期的水果罐头配不上对的袜子,三观不合的朋友态度,冷漠的爱人,这些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的误会人都应该及时从生活中剔除。
少即是多。
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过分喧嚣,因此有不少人开始向往极简的生活,他们崇尚断舍离,定期清除囤积的物品,无用的社交,繁杂的信息,他们喜欢给欲望做减法,过得克制而简单,他们认为拥有的越多生活越繁琐,适当清空人生反而会让生活更轻松。
不少人开始奉行"不持有"的生活,他们把个人物品的数量降到需求范围内的最低,一切不需要的东西扔掉,可以被替代的东西扔掉,使用频率很低的东西扔掉,他们不再囤积便宜货,而是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摆品质最好最耐用的东西。
删繁就简,让人们告别了繁忙和焦虑,告别了浮躁和拥挤,生活得更加高品质。
越来越多的人从一开始就拒绝无效社交,他们不会为了所谓的人脉,跑到聚会上跟一群陌生人尬聊,满嘴客套话,把脸笑僵,互相敬酒加微信好友,但是三天后完全记不清对方是谁。相比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酒桌上的觥筹交错中,他们更喜欢在独处中默默提升自己。
杨毅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删去手机通讯录里从未联系过的人,拒绝一切无意义的饭局,简单干净的社交圈,可以过滤掉大部分不必要的烦恼。
不如周国平在闲适中所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人,终于成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90后心语单身6年了,却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想去伊豆泡温泉,买张机票就下楼,想去清迈吃米粉,订个酒店说走就走,下班后看书练吉他,花一晚上的时间为自己做一份甜品,睡得安稳又踏实,她说单身久了就像上了瘾,独处的时间那么愉快,好像也不是非要恋爱不可。
如果生命不能浪费到值得的人身上,那我宁可浪费到自己身上。
人类很多痛苦的根源就在于对一段关系寄望过深,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幸福,特别容易幻灭,而单枪匹马闯江湖,却可以将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我们可以试着告别一些事:囤积症,无效的社交,花里胡哨却不真诚的情感,做个极简主义者,你的人生会更优雅。
《收起控制欲,是收获美好关系的前提》
为你好三个字是世界上包装的最好的脏话,那些嘴上说着为你好的人,实际上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给你的全部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好。这三个字背后隐藏的是深深的控制欲和优越感,殊不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再好的感情都可能会毁于强烈的控制欲。
在一段感情中,为你好和对你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的为对方安排人生,却从未考虑过对方的感受,后者则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感情再好都不要企图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别人进行控制,尊重和包容才是真正对一个人好。
《内在丰盈,才能拥抱真正的优雅》
这简直就是当代古镜记,年轻人的群像,拿着精致的杯子,在社交圈里假装岁月静好,即使前一秒才为了抢这个杯子而和人大打出手,左手一杯奶茶,右手一份精致的网红蛋糕,该跟得潮流一点都没落下,即使自己浪费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用来排队。妆容精致,身穿名牌,踩着高跟鞋穿梭于写字楼间白间,白天拍精致的午餐,晚上拍唯美的红酒杯,全然忘记了自己早已负债累累,假精致,掏空了多少人的钱包和内心。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行这样形容这群人:"空虚者的娱乐奠基于他们自身的空虚和无法填补的空虚……他们通过休闲来摆脱工作中永无止境的折磨,凭借消极的奢侈享受和尖叫销蚀生活的枯燥。"
才女林徽因曾有过一段沛流离的生活,虽然住在偏僻简陋的屋子里,但她仍去旧货店淘来老家具和旧书,自己做一个朴素的书架,在木凳上铺上些许饰布,在家里的陶罐里插上大把野花,夜间做诗也要做足仪式,沐浴焚香后,桌边要放上一盏茶,一把琴,一本线装书。
真正的优雅是即使穷困潦倒,也要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日本生活家有川真由美去旅行时,在免税店看上了一件衣服,那件衣服的风格虽然和她平时穿衣风格不一样,但设计感十足,她试穿了一下,果然很适合她,穿起来很好看,但是冷静下来后,她开始思考:"我是需要它,还是仅仅喜欢它,如果仅仅是我喜欢它,一个月后我还会喜欢它吗?"考虑之后他放弃了购买,因为他知道这种风格的衣服对她而言只是一时兴起,她喜欢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真正的精致是给生活做减法,让心灵回归理性。
《一代宗师》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别让自己为了面子而活,别被假精致绑架,生活的优雅从来不是不拥所得,内心丰盈的人才能拥抱真正优雅精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