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必然》的时候感觉心潮澎湃,可等自己把话说出来又觉得苍白无力,好吧,功力太浅需要努力。
作者凯文·凯利,被人们昵称为KK,有“硅谷精神之父”和“世界互联网教父”之称。他是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第一届世界黑客大会发起者。他的文章在《经济学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科学》杂志等重量级媒体上广受赞誉,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会给就业岗位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旧岗位消失,也有许多新职业产生。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时的开启,人们对未来的就业情况也充满了各种猜测和期待。本书作者描述了未来20年科技发展的12种必然趋势,用独到的眼光和全新的视角探求了未来世界的可能性,为我们的工作方向提供了参考。
『成为行业高手』
正如人们所比喻的,车轮是腿的延伸,相机是眼睛的延伸一样,智能化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自身的延伸,与之结合越紧密,操作越自如,工作、生活的效率就越高。这就是人机结合能力,它正在成为我们最大的竞争力。
实际上,一直以来,最先接受新技术的人都是竞争中的佼佼者。比如在电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仅会熟练盲打的人都能很容易的找到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更不要说会编程会维修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哪儿都是抢手人才;而今天的自媒体行业,如果你除了文章写的好,还会使用各种最新软件进行优化排版,那么无论是打工还是自营,你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就是说,谁最先学会使用新产品(新软件或软件升级后的新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谁就能成为行业高手。
所以,科技进步的越快,越应该时刻保持虚心的“菜鸟”状态,不能因为用惯了手头的工具而舍不得更新,要随时掌握与行业相关的科技动向并马上学习相关知识。未来,薪水的高低将取决于能否和机器(机器人)默契配合,成功将青睐那些以最优化的方式与机器或者机器人一同工作的人。
『提问比答案更有力量』
随着智能产品的不断问世和飞速升级,人们已经预测到,未来无论你是一名医生、律师、建筑师、记者甚至程序员,机器人都将历史性地接管你的工作。在这样发展趋势下,我们要如何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呢?
带着这个问题,作者根据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把工作分成了四大类,分别是:
人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佳的工作,比如纺织;
人不能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比如标准件的大批量生产;
人们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如随着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网络商店、自媒体运营等新行业和新职位;
目前只有人能从事的工作,如运动员、小说作家、服装设计师等等。
我们在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不妨按照这个思路多问一些问题,比如:“我选择的工作属于哪一类?如何运用现有的智能工具提高我的个人优势或工作效率?我能不能降低它(机器或机器人)的出错率……”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有了问题,才需要答案,才会有发明创造,才能有创新改革,所以,在“计算机只能提供答案”的时候,一个好问题比答案更有力量。
『培育事物的原生性』
网络共享使很多东西成了免费品,让它们失去了交易价值。书中,作者列举了8种无法复制和伪造的原生特征,这些原生特征能让免费品再次产生价值进行交易,它们分别是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易用性、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比如许多人愿意花大价钱观看电影的首映式,而不是到影院正常消费或稍后通过网络免费观看,是因为首映式有着电影院和网络无法替代的即时性;相对于机器人批量生产的廉价商品,人们对昂贵的纯手工制品的追逐,体现了它的个性化的价值;而在免费社群数不胜数的情况下,人们选择付费社群则是因其可靠性。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未来不再是什么东西值钱,而是这个东西的不可替代性值钱的发展趋势。
所以,精心培育事物的原生性品质,越是独一无二,它就越会变得“比免费更好”。
总结一下,普通人想的是明天如何生存,行业精英想的是未来如何发展,只有主动出击,全面了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加深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才能让自己更快适应人与技术共同进化的智能时代。
参考书目:《必然》[美]凯文·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