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家三口在饭桌上对话的视频。午饭时间,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妈妈边剥虾边说:“我累死累活,赚钱给你买的这个虾,60一斤呢!”女儿不说话,抬头看看妈妈的眼色。
爸爸也开始吐槽,“要不是为了你啊,你妈才舍不得买呢,你和爸爸只能吃剩饭。”爸爸说完,指一指自己的碗,女儿拿出碗里的虾给爸爸吃,“爸爸为什么不吃虾?”“我可不敢吃那么贵的虾。”爸爸缩回碗筷,因为贵,为了她而不敢吃。
妈妈说:“还不是为了你,为了给你报兴趣班,补习班,你爸一年没有打过车了,也没有新衣服穿。你看你多幸福!”女儿吃的越来越少,不好意思吭声,妈妈自以为是的感动,给孩子带来了负罪感。
“乐乐,只要你好好学习,爸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供下去。”自己上学父母的压力无形之中全部累家在孩子身上。
镜头一转,妈妈在做饭时,咳嗽不止,女儿走过来关心她,妈妈说快去吃饭,还不是为了你。一路日常的关心,得来的却是抱怨。爸爸回来了,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和妈妈在客厅吵起架来,争吵的声音很大,女儿躲在墙后捂着耳朵,很害怕。
女儿的内心独白:所有的不幸都是因我而起。
我们能猜想到,如果长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未来会成什么样?
优秀的孩子不是“教”出来的,当自己的知识有限,不如放弃所谓的教,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欲。转而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保护、支持的环境,正向引导,让孩子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