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你便知晓了学习的主体大脑这个奇怪的存在的运行机制与原理,以及如何去激发那隐藏在大脑深处的潜能力;然后你又知晓了何时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有效、轻松、不费力;然后,你突然发现,原来学习并不是一直以来的那样枯燥、乏味,他充满了乐趣与惊喜。
好吧,让我们来尝试一下,这些或许能改变我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从而带来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上惊喜的学习法门。
1、变化学习环境,增强记忆的法宝
很多人一直以为,在一个固定的安静的熟悉的环境中,是学习的最佳场所,认为这种颇有些“仪式感”的场所,会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既定的信号:到了这里,就该好好学习了。
《如何学习》认为,反而频繁更换的学习环境反而会带来更佳的学习效果,在关于学习环境的实验中,频繁更换学习环境的学习效率要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学习环境高40%以上。因为大脑在储存记忆的时候,会同时储存学习知识时的背景,在不同的背景下学习,关于知识的提示就会成倍的增加,这就给记忆提取时,提供了更多的提取机会。其实,我们在日常中时常会有类似的经历,只是我们未曾去注意,我们想到一件事情或是深刻记忆住一件事情,往往会这样去说:在什么时候的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越是新奇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的东西反而会越深刻。
2、拉开学习间隔,提升学习效率
在学习上,我们都会有一种错觉,总是希望一口吃成个胖子。用整块的时间去学习一整块的知识,但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死记硬背后却发现记住的知识寥寥无几,效果甚微。
《如何学习》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反其道行之,也就是说,将一次性学习1个小时,转换为每20分钟或30分钟的2-3此学习,将时间与知识打散来学习,也就是说刻意的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间隔出时间段,来记忆,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这种方法适合对于全新内容的学习和记忆。
3、先考试,后学习,抵御“熟练度错觉”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次考试,以至于一提到考试,就会有一座即将入刑场的恐慌与无奈,而也唯有到考试的时候,我们才会生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在考试时候的记忆里往往超级好(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小炒的记忆程度,呵呵),平时一天未必学会的东西,考试时候只要是几十秒可能就能完全搞清楚。
呵呵,这就是考试学习的好处了。研究认为,大脑的记忆具有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对于大脑来说,越是需要努力获取的记忆,越会增加存储和提取强度。于是,考试学习,对于知识的记忆来说,效果非常明显。
于是,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可以强加给自己考试式学习法,用以在短时间内强加记忆。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进行测验,有点先找问题再针对问题学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