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无束腰桌案类,腿足与案面结合时,以夹头榫、插肩榫、四面平为主。在明式桌案类家具中,酒桌因其使用率高且使用灵活,备受人们喜爱,故传世黄花梨酒桌的数量较多。但这些珍贵的黄花梨酒桌中插肩榫结体的酒桌却十分稀少。
我们今天就来鉴赏一件明式家具收藏家伍嘉恩女士在《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中的一件黄花梨铁力木插肩榫酒桌。
黄花梨铁力木插肩榫酒桌:尺寸:长92厘米;宽43.2厘米;高80.6厘米。
这件酒桌为黄花梨铁力木制。过去,北京硬木行有“金邦铁底”之说。张德祥先生认为“金邦”指黄花梨,“铁底”指铁力木。由此可见,这件黄花梨铁力木插肩榫酒桌便是“金邦铁底”的制式。黄花梨为主,铁力木作穿带。铁力木作为传统硬木材料的一种,货源充足,有大料,且木性较为稳定,在诸多存世的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中,不乏用铁力木做穿带的。若此家具都用黄花梨制,也可称为“黄花梨满彻”或“彻黄花梨”。
此插肩榫酒桌,为案形结体,案面采用攒框打槽平装面心板,边抹冰盘沿上部平直后急速向内削成斜面,底边压一条厚实边线。边抹下牙条极窄,与边抹冰盘沿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视觉效果,干净利落,毫不拖沓。酒桌的腿子采用插肩榫与桌面接合,窄窄的牙板由直线转自然流转的弧形与腿足相交。这件酒桌最出彩的莫过于修长的腿足中央起“一炷香”线,由上而下贯穿到地面,犀利有力,分外利落醒目。这件酒桌整体简约而流畅,收藏家伍嘉恩女士给它的评价是:“整体格高神秀,超逸空灵”。
说到这里,我们说说什么是“一炷香”。此酒桌腿足正中起的这道上下贯穿犀利的阳线便是“一炷香”。如起两道阳线的,名曰:“两炷香”,三道的曰“三炷香”。这一类的线脚在古典家具上的使用比较多。我们看这件上海博物馆王世襄先生旧藏的黄花梨插肩榫独板面翘头案。
黄花梨插肩榫独板面翘头案,尺寸:长140厘米;宽28厘米;高87厘米。
此翘头案案面用3.5公分厚的独板,腿边缘和牙子都起灯草线,腿肩左右两侧牙条各锼卷云一朵,造型简洁生动。王世襄先生评价:“其妙处在卷云稍稍向内倾仄,儿云下牙子上的小小钩尖也其重要的作用”。腿子在肩下不远处,造出叶状轮廓,恰好在其宽处的部位凿眼安横枨两根。足端用阳线造出卷云纹。腿子中间起“两炷香”线,自地面上下贯穿至案面下。
通过此上两件家具我们可以看到,在明式家具中,虽以简洁素雅为美,也不乏合理使用各种线脚来丰富家具的设计感。不管是一炷香还是两炷香,这种犀利的立体线条让家具的腿足显得更加挺拔隽秀,早就了明式家具简约而不简单的美。
我们知道家具的基础需求就是安全稳固。在我们所提到插肩榫酒桌与插肩榫翘头案是如何实现稳固功能的呢?
首先,用管脚枨。两个家具皆是在左右两足间施以两根横枨作为管脚枨。
其次,用侧脚。侧脚是古建筑用语,相当于北京匠师所谓的“挓”言家具腿足下端向外挓开。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阐述侧脚:“所谓侧脚就是四足下端向外撇,上端向内收,在《鲁班经》中称之为‘梢’。北京匠师则称之为‘挓’,取向外张开之意(如手张开曰‘挓挲着手’)。 凡家具正面有侧脚的叫‘跑马挓’,侧面有侧脚的叫‘骑马挓’,正面侧面都有侧脚的叫‘四腿八挓’。
我们常见用“侧脚收分显著”来说一件家具,其实,侧脚与收分是两个概念。收分是家具的“大小头儿”。古建筑中的小式建筑侧脚收分一般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为3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营造算理》规定为7/1000。侧脚一般与收分基本相同,如收分为3厘米,那么侧脚也为3厘米,被称为“溜多少,升多少”。
家具与建筑用途及受力不同,一般侧脚会比收分显著的多,不会有“溜多少,升多少”的规定。这两件家具我们可以看到有侧脚而没有收分。
最后,使用厚实的牙板以加强稳固。插肩榫酒桌,虽牙板使用较窄,可厚实程度不容小觑。家具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只有在结构与用材上的合理,才能让它的稳固性带给使用者安全保障,才能展示出它的深层次的使用价值与美学价值。
总之,这件比利时侣明室旧藏的插肩榫酒桌,符合艺术学中极简的设计理念,曾在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与瑞士巴塞尔展出,深受欧洲家具专家的喜爱及好评,是难得一见的明式家具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