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偶尔要摘掉口罩休息会儿。
摘下来简单,放到哪儿是个问题。
网上专家说,应该把口罩挨口鼻那一面朝下放在桌子上。这样即使有新冠病毒,也只会落在口罩另一面。
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这个操作也不难,问题是没有我信任的桌子。如果桌子上已经有新冠病毒怎么办,这不是自投罗网吗。还口鼻面朝下。
疫情错综复杂,谁知道病毒是找上你的还是等到你的。
不是我想的多,新冠病毒太狡猾,目前为止它的许多“作为”都已超出我们预期。
超出我们普通人预期也正常,我们本来就对它认识不足,习惯性轻敌。关键它还超出专家们预期,一而再再而三的。
就算桌上没有新冠病毒,还有其他细菌、病毒,我再次戴上口罩,不沾到嘴上也得沾到脸上,然后通过我不自觉的行为,从脸上一点点运输到嘴上。
我发现大家在思想上普遍有个特点,防新冠时只防新冠,集中火力,拆东补西,仿佛有了新冠,别的病菌就都不存在了。
当然,新冠疫情严苛的预防措施,使我们“不小心”预防了其他病菌。谢天谢地!这纯属幸运,真的谢不着别人。
我把口罩向里对折,拎在没摸过其它东西的手上。我做不到让它与空气隔绝,可以做到不让它碰其它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除此之外,其它地方一律不可信。
后来疫情控制住了,我们戴口罩已成习惯。随着新冠病毒逐渐消失,我们开始慢慢承认其他病菌的存在。
我出门去外地,能够摘下口罩时,随手就塞进了上衣或裤子口袋。这样就可以把手解放出来。疫情严重时可做的事极其有限,手闲着也是闲着。
放在之前,衣服口袋也是我的重点怀疑对象。里面窝藏着不知名的病菌,等我的口罩落入陷阱。然后搭载着我的口罩,偷渡到我的口鼻。
在到处都是陌生人的陌生地方,桌子更加陌生,成分可疑,我的衣服口袋倍感亲切,怎么都觉得是“自己人”,免检可信。
就好比上高中时见到同村的人都不稀罕,上大学后见到同省的人都叫老乡。出国后见到中国人就叫老乡。在外太空见到人类就叫老乡。
这就是对比的力量。
然而对比更多的是负面力量。俗话说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类似的俗话还有很多:
人比人气死人。
公司比公司气死公司。
Cheese比Cheese气死Cheese。
比如你是单身,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给自己灌了一大堆“自由、不羁”之类的鸡汤,然后元气满满走在艳阳下。这时突然闯出一对秀恩爱的,立刻让你破功。
单身再丰富多彩,顶多是红烧窝头,恋爱再平淡,至少是水煮肉片。将(有才)帅(有颜)在中,双士(学士、绅士)伴身,有两匹马、两辆车,都不如有一对象。
再说那些晒马晒车的,不就是为了找对象吗。
不要把逞强和坚强混为一谈。也许别人最终也看不出来,但是你自己从一开始就知道。
也不要认为坚强比逞强高光。坚强不会让你真的强,你只是自我安慰高人一等罢了。
同样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别人是位置互换,你不过是自个翻面。你说你很累,抱歉,你真没人家累。
比好你太差,比差你太好,比啥都不行,你还跟人比啥。
职场上频繁跳槽,为了找到最好的工作。哪家公司才是最好的,谁也不知道。哪家公司是最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自己所在的这家。可是大家并不是同一个公司的。
你对自己的公司太了解了,拿公司的所有缺点去和其他公司的所有优点比,那一定是最差的。而这个最差的,是当初你看作最好的,从“上一个最差的”跳过来的。
以前是这样,以后还是这样。这个规律不会变,我们都视而不见。
人生在世,不能比较太多。左顾右盼,容易看花眼。除了过马路,一切只朝前看。只需要知道,这一步不比上一步慢,下一刻比这一刻远。
咦!那个人超过我了!好小子,跟我飙是吧!
不说了,我跟丫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