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两条血脉亲情线,一条是父系血脉,一条是母系血脉。在我的人生中,特别是年幼时的记忆里,母亲家的家人对我的关爱和呵护,一定是我情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有超过父系血脉。
今天,我觉得我应该先说说我的外公--黄y卿!
外公的故事我大多是从母亲这些年的家常中了解的,今天把他整理出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外公自幼是曾外公从隔壁县一个深山的农村迁徙过来现在的地方,即使是迁徙到现在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迁徙后的环境和迁徙前的环境,我个人觉得没有差异,反而为外公家族在当地立足产生了非常多的不便。因此为何迁徙到现在这个地方,都无法从母亲和舅舅哪里得知。只知道外公的口音还带有隔壁县的乡音。
外公家在那个年代应该是贫下中农,所以外公虽然没有文化,但凭借这个身份和为人正直、热情,在那个年代还当过村里的书记,这个应该是我家直系亲戚里第一个当个官的人。其实大家对这个官可能没啥感觉,但在那个物资特别贫乏的年代,这个职务还是有些便利,听母亲讲,最少可以偷偷的私藏些粮食来应付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只是这些粮食都是瞒着外公干的。
外公在我的印象里为人清瘦,身高170cm以上,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特别帅,特别有家长范,对于我们孙辈就特别和蔼可亲、特别宠爱。只是命运捉弄,在小舅结婚前因为交通意外,导致外公一条腿带有残疾,走路没有那么顺畅,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站在他身后,看着这个伟岸的男人步履瞒珊的一步一步的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慢慢的走向他的未来。
外公年幼时(解放前)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那时外婆家应该也是特别困难,以至于外婆在儿时已经到外公家做了童养媳,所以我们记事起,外公和外婆已经分开生活,彼此也没有什么交流。但外公家族人丁兴旺,共有4子2女,现在想想在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要养活这么大一家子,难度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得到的。
听母亲经常讲起我们小时候,因为外公家的劳动力富裕,而我父亲年轻时不怎么会农活,每到忙时,外公就直接安排舅舅们带上农具来我家帮忙做农活,甚至还帮忙料理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以我们家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有舅舅们的身影。
外公应该是最会言传身教的家长,他培养的孩子虽然没有特别的成就,但塑造了他们家的子女良好的家庭氛围,在他们那个村庄,只有外公的里孙外孙基本都考上了大学,在80-90年代,能读大学,那时一定有眼光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这些是外公和外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功劳。
当最小的舅舅成家后,外公外婆按照老家的生活习惯,把大家庭独立成4个小家庭,大舅和三舅负责赡养外公,二舅因为过继给村下一位老人,外婆就由小舅赡养。外公就这样和三舅家生活到离开人世。
时代的清苦在那个年代家家都生活不易,但三舅对外公照顾应该是非常尽责的,所以外公卧病在床时,都是三舅一家在尽心尽力的照看。而作为外甥的我,只要寒暑假都会去看看他,陪他聊聊天。后来我大学毕业,外出打工结识爱人,原本计划在结婚后带爱人去看卧病的外公,却在去之前,都没有让外公看看他的长外甥媳妇。
外公去世时记得是冬天,那晚和三舅、表叔(外公姐姐的儿子)送他的遗体去活化,这是我第一次和去世的亲人这么近,心理哆嗦和寒冬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意识。
就这样外公走了,生前没有一张影像资料,只有残存的记忆,随着岁月的远逝,越来越模糊。但每每去外公家,看着外公家旁边的古松树的斑驳纹路,想起外公路过那里伟岸而又坚毅的身影。
人生就是这样,随着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亲人就慢慢的越来越远。唯有用简单的文字,寄托我对哪些亲人的哀思。
珍惜身边的亲人,就是对亲人最实在的爱!
外公生辰待考记!
2024年12月18日晚20:27记于江西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