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新入职的一个萌妹子,这几天有点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是和男朋友吵架了。
起因是两人约着看电影,妹子想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因为她喜欢杨洋。男朋友买完票随口一句:“杨洋娘里娘气的,男人就应该是吴京那样。”“他哪里娘了?”男朋友没注意到妹子变高的声调,回答说:“就是挺娘的啊,一点都不像个男人。”
然后妹子就原地爆炸了。
大学时同寝室的阿花最近跟我说,她被同事排挤了。“其实我也知道我的问题,每次开会发言,别人说完意见,我总是会立马给人家泼冷水,说人家的点子的漏洞,别人心里肯定不高兴,但是我已经养成这破习惯了,怎么办啊?”阿花又羞又急。
朋友A,自小他爸就管得很严,两人沟通很少。为了放飞自我,他在家乡上完大学后就远走他乡。当家乡变成故乡,逃离也变成了牵挂,他特别后悔在家的时候没有和爸爸好好沟通过。怀着内疚的心,他拨通了爸爸的电话,但还是跟以前一样,说不了两句,父子俩就又吵起来了。
“怎么会这样,怎么就不能好好聊天呢?”朋友A很苦闷。
这样的情况,想必我们大多数人都遇到不少吧?
我们明明很想跟亲人、周围的人好好聊天、和睦相处的啊,最近最后总是不欢而散呢?
我们该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四个字就够了——“目的为先”。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在说话之前,要先想一下,我们在这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举例来说吧:
比如单位萌妹子的男朋友。约女朋友看电影,他的本意肯定是希望女朋友开心,两个人的感情再升温。但是结果呢?买票的钱也花了,女朋友不高兴,他自己也难受。
这种情况,用“目的为先”的说话方式就能避免:
女:亲爱的,我想看《三生三世》,杨洋在电影里面可帅了。
男:是吗,那我赶快去买票。我们明天还可以看《战狼》哦,听说电影超燃,吴京在里面也很帅。
约女朋友看电影的目的不就是想让她开心吗?让她看这场电影, 你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杨洋是不是真的娘,有那么重要吗?
比如被同事排挤的阿花。平心而论,她被同事排挤是有她自己的原因的。
别人一提出意见,她立马就发表“高论”,指出别人哪哪有问题,说别人的意见不够好。其实,阿花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指出别人idea中的漏洞,显得自己的思维比较缜密,这样一来,能不引发别人的不爽吗?
与同事交流的“目的为先”是怎样的呢?
阿花在说话前,先想: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显示我比其他人水平高?
带着“解决问题”的这个初心来参与会议,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意见,然后再认真地思考可行性,和大家一起讨论。
这样,你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才真正具有建设意义,才能让人信服。
比如和父亲不对盘的朋友A。毋庸置疑,他和他爸爸肯定是很爱、很重视对方的,但为什么总说不到一块去呢?以前的聊天中,由于A不喜欢爸爸的唠叨和批评,总觉得他爸不了解他,和他有代沟,所以一旦他爸说了什么他不认同的事情,他便会排斥,然后他爸就怒了,紧接着两人就开始吵了。
与亲人交流的"目的为先"是怎样呢?
A在听到爸爸的唠叨后,说话前先想:我打这个电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爸放心我在外地,为了让我爸高兴。
所以没必要对爸爸进行正面的反驳、争个对错。不喜欢听的,你转移话题就行了:
A爸唠叨后。
A:爸,我知道您是为我好。
您自己也要注意身体啊,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有没有去哪转转啊?
就像上面一样,先肯定爸爸啰嗦的背后是对儿子的关心,自己已经get到爸爸的苦心了,然后赶紧转移话题到爸爸身上,聊完后,爸爸肯定会有一种“我家孩子长大了,懂得关心我了”的感觉,那么,沟通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怎么样,是不是挺有效果的?
“目的为先”,我们大家一起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