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好的人生,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读点好书。
这个月,我在在果识读书会新开了一个项目——30天共同阅读一本书,每天输出读书笔记,每个月累计完成21天以上,就可以以你的名义捐献一颗树苗给中国绿化基金会的“百万森林计划”。
这个月的书是2018年度好书,瑞.达利欧的《原则》,敢不敢一起来挑战?
2.
今天我们进入《原则》这本书第一部分的第5节,也就是69-91页——《终极恩惠》。
这段故事讲的是1995年到2010年,这15年间发生的故事。
从1983年到1995年,桥水公司用了12年,从1个员工增长到42名员工,从濒临破产增长到管理41亿美元资产。可以说是“起死回生”。
还记得上次我们提到,作者的管理风格曾经在公司内部受到挑战吗?
那作者又是怎样做到,从一个有争议的管理者,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的呢?
自从发现管理风格对员工的困扰以后,作者就开始记录并在公司里分享他的工作原则——就像他以前会记录下每一个投资决策一样。
每当发生一个新情况需要做决策,他就会思考他作出决策依据的标准,并将它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这样,公司里的每个人就能看到这项决策的背景、原则和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是一个很好的跟团队沟通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公司CEO来说。
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通常每周,或者每两周就会有一封communication letter,从CEO个人邮箱发出来,发给公司的每一个员工。让公司的每一个人都了解公司的重要进展和决定,以及背后的原因——这些决定和它背后的逻辑,体现的就是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个发communication letter的过程,其实就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
不过,光有原则肯定是不行的,不然,人人都可以管理好一家公司了。
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和海角,而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因此,作者不仅沟通这些原则,而且坚持把这些关于原则的日常讨论反复贯彻。他说:“通过讨论,我们能加深对彼此不同思维方式的理解。这能展示大家五花八门的思维方式,对所有人都很有启发。至少,现在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曾经把我气的半死的那个人了。”
听起来不难对不对?坚持40年,试试?
3.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不同人带来不同决策方式的冲撞,作者对心理测试产生了兴趣。
作者还提到,他的二儿子曾经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躁郁症”。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这个心理疾病。跟我们通常说的抑郁症有相近之处,但是双向情感障碍在非抑郁状态下,会呈现相反的情况,就是狂躁——典型表现包括思维奔逸、语速极快、神情动作夸张。就像钟摆一样,患者的状态会在狂躁和抑郁之间来回摇摆,非常痛苦。
所以,躁郁症患者在非抑郁状态的时候,往往被误认为病愈,但实际上,是仍然处在发病状态。
儿子患病的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作者意识到,人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富有创造性的天才和疯子可能只有一步之隔,能给人带来洞察力的化学反应也可能造成扭曲,而一个人被自己的大脑困住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和认识,作者在公司内推行了MBTI测试,作为公司了解员工行为模式的基础,并持续开展起来。
这就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了。
今日思考:
你曾经做过心理测试吗?是哪一类型的心理测试呢?测试的结果对你有什么启发?欢迎你写下自己的答案。
本号作者
顶妈Jackie,北大本硕,初恋后来成了老公和孩子他爹。对,我就是他们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离开北大后,我从“别人家孩子”,变成了“不靠谱孩子”。
全球第一制药公司中国区总部的offer不要了,主动降薪投身了公关咨询。“高大上”的咨询一干就是5年,又去了互联网创业公司。产品、运营啥都不懂,以30岁高龄从零开始,披荆斩棘。从副总监到总监,到现在成为互联网创业公司合伙人VP。
对了,我还有一个胖娃娃。因为生他我产后抑郁过,但还是要感谢他,让我成为了自认为最了不起的职场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