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始就是各取所需,那就不要有这个开始。
电影《孤儿怨》讲述了一位女士为了补偿生下死婴的内心创伤,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却不料想那位小女孩是一个30多岁的女人,杀死了她的的丈夫和儿子。
看起来那位小女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可是那位母亲呢,不过是为了补偿自己,才领养的女孩。开始就是带有目的性的爱,那么被当做家庭融合剂的小女孩,“孤儿怨”就合情合理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决定要一个孩子,是为了挽救破碎的婚姻,应付家长的逼迫,为了养儿防老,多少带有目的性的生育,一开始,孩子就不只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父母为了实现种种目的而做出的选择。
道德将孩子绑架。因为孝道的囚笼,出生的孩子需要无条件的对父母好,因为那是天经地义。父母的爱可以轻如鸿毛,但孩子的爱必须重于泰山。看过太多的电视剧,里面太多的孩子,为了证明父母对他的爱,不惜以死相逼。我不知道那算是可悲还是可叹,如果爱需要证明,那么爱是否也变得浑浊。
最熟悉的陌生人。我知道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我们彼此爱着对方,却形同陌生人。我不懂他们陈旧的观念和想法,他们不懂我的想法和追求。好像无法沟通,也无法交流。我知道父母和孩子一定有沟通的问题,我也知道许多专家以此为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人可以轻易看破我们之间的问题,我们却如同困兽,在角斗场里厮杀。彼此找不到出口,找不到宣泄的渠道。不是不爱,只是太爱。
是什么时候,我开始怀疑他们的爱。怀疑他们只是将我当成考试的机器,我曾经怨恨它们为什么不去买一台机器人,可以完美的完成他们的期许,达到他们的目标。他们不知道我在学校里的样子,他们看到的只是家里困倦疲惫暴躁易怒的我。他们不完全了解我的性格,他们知道我的爱好兴趣,考试成绩,作息时间,可是他们不懂我在做什么,不懂我为什么要做,我真正是个怎样的人,我怀疑他们从未了解过。我看到的是他们的工资单,他们看到我的成绩单。简单苍白的交流,无力焦急的劝导,这真的是我们之间的爱么,为什么充斥的太多的杂质。
我从不想变成他们期许的样子,我也不想变成他们养的热带鱼。可是没法。爱的缺失是我们寻找爱。我们知道爱,却感受不到,我们建筑的虚无的金钱,荣誉的爱,如此脆弱易折。他们会骄傲的夸我是好学生,我也骄傲地介绍支撑整个家的我的父母,他们看不到荣誉下的心,我也看不到他们真正的模样。
少年时的我们想要逃离家庭,成年时在险恶的社会的缺爱我们主动寻找家庭的温暖,在家庭中,我们各取所需。我们会在节日送礼表达自己的爱,可是节日一过却在无法想起父母的容颜,我们会带着父母吃好吃的,玩好玩的,那真的是爱么,还是只是一种道德之下弥补儿时骄纵放肆行径的行为,是出于爱么,还是出于良心的亏欠。
人性经不起试探。怀疑是不是爱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爱的范畴,怀疑,猜忌,补偿,那么,这是爱么,为何如此廉价。我真的爱他们日渐衰老皮囊下的那颗心么,还是只是因为必须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真的爱我不羁放纵外表下炽热的心么,还是只是因为我是他们孩子的爱。
那么,没有了血缘关系,我们真的是陌生人了么。
我困惑了。我们看不到灵魂,只能看到外在。那么,也许我要花一生的时间,去探寻他们的那刻心吧。
这便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母亲节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