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钟,叮铃铃……叮铃铃…,闹铃声打破了沉静,我睁开醒忪的睡眼,伸手摸到床头柜上的手机,轻轻一滑,关掉闹铃。我多想再睡会啊!可是我不放心我那帮娃娃们,我要赶在学生六点二十进班前到校。
我马上起床,迅速穿衣,六点十分准时出发,我乘电梯来到一楼,拿钥匙,开电车、骑车前往学校。
二月的清晨,还有些微的寒冷,我不觉拉了拉衣领。路上偶遇几个早起的晨练者,还有几位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他们哼着小曲忙活着,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
记得科比曾说:“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经常看,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开始训练了。”我想说:“你见过凌晨六点的大阜城吗?我天天见,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在上班的路上了。”
六点十八分到校,我在一楼签到后,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二楼,看到楼道里没有迟到罚站的学生,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听到教室传来朗朗读书声。
来到教室溜达一圈儿,看到学生们都在背诵着黑板上科代表们布置的任务(每天晚三课代表都把第二天早读课背诵的任务写到黑板上),我为他们的进步点赞。
我回办公室拿来我的课本和资料,来到讲桌前坐下,准备今天的新课。正常上下班时间瞎忙活,一会儿这事儿,一会儿那事儿,正事儿没干多少,但也没闲着,多数情况趁盯自习时完成备课任务。有时我也会拿起我的课本儿跟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来提高记忆。此刻才感觉还是年轻好啊,现在记东西慢了,而且忘得也快了。在我的带动下,一些不敢出声的同学也慢慢读出声音,融入晨读中。
六点五十分,早餐时间到,我随着“学生流”向餐厅“涌”去。一路上,“老师好”在耳畔回响,为学生的懂事有礼貌点赞。这是家校共同教育的结果。
吃完早餐,我从餐厅回来,七点二十分,进班开始早预习。周日是读语文的日子,在语文课代表的领读下,全班同学很快进入状态,《论语》12章,《老子》四章,《墨子》两章,同学们都已熟记于心。
八点正式上课,七点五十五分,第一节课的老师已经提前到班候课,我也该“撤”了。
我回到办公室,开始准备班主任日常管理的材料,又到了下旬,群里的领导又在催“作业”了,今天先完成第一大周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和这周的主题班会记录,还有一模后的学情分析会议记录,再加上一模的试卷分析,这些就够我忙活一上午的了。
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上午的最后一个课间,其实每个课间我都会到班上瞅瞅看看,观察学生的状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十一点十分上课后,我匆匆骑车回家,已经提前告诉先生备好午餐,学校餐厅也有饭,但怎么也吃不出家的味道,赶上老娘还在我们这住着,回家吃饭可以陪陪老人。
十一点二十分到家,先生已经准备好午饭:白菜炖细粉,加上小米粥和窝头,正合我的口味。我匆匆吃完饭,稍作休息,赶紧回学校,因为学生午餐时间也要值班。
我顾不上观看路上的风景,一路飞奔,十二点十五分到校,看到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学生从餐厅回来,我来到班上,看到几个吃完饭回来的同学凑在一起聊天,看到我的到来,马上回到自己座位。
十二点半,学生们都到齐了,我督促孩子们很快安静下来,除了几个写作业的同学,其余孩子都趴在座位上休息了。我也回到宿舍休息一会儿,以弥补晚上睡眠的不足。
下午第一节课,我的历史课,我带领同学们进行着高三一轮复习,顺应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改的趋势,在课堂上,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一起遨游历史的海洋。
下课后,我接着完成上午没完成的任务,课间去门口接回两个返校的学生,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
下午第四节自习课,我来到班上盯班,有个别不听话的学生借讨论问题叽叽喳喳,打破自习课的安静,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我对此个别谈话,帮其改正。
晚餐时间到了,我来到餐厅,陪学生一起用餐。
晚上六点半,第一节晚自习开始……
九点二十二分,晚三下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像离弦的剑一样冲出教室,回到他们的自由天地。
我清理完教学楼的学生后,迅速来到宿舍,查看孩子们的洗漱情况,待孩子们躺到床上熄灯休息后,我才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宿舍楼,这也意味着我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回到家刚好十点,简单洗漱后,赶紧上床休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就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