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飽受傷痛困擾, 對婚姻這個話題有了些新的思考.
好像從自己來美國開始, 我開始很迫切地嚮往婚姻, 具體表現為, 1) 聽到朋友(甚至是不認識的人)結婚的消息, 心裡就充滿了羨慕; 2)會經常問當時的男朋友關於結婚的計劃.
我也經常在想, 我為什麼變得這麼想結婚? 這兩天因為受傷, 我找到了一些以前自己都沒有想明白的原因.
其實自己想結婚的內心深處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出於對生老病死的恐懼, 以期尋求在婚姻的制度下的一種保障.
目前自己內心深處最害怕的場景, 應該是自己老年的時候, 疾病纏身, 內心孤寂, 身邊卻沒有人照顧, 又沒有經濟能力來請人照顧自己.
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找到一個未來的老伴, 將來兩個人可以相互扶持; 如果找不到, 那只能靠自己, 年輕時多掙錢, 讓自己至少還有經濟支持, 不至於太窮困潦倒, 買不起藥, 看不起醫生 (尤其美國看病這麼貴).
但其實, 指望老伴或者他人來照顧你, 也是一種風險蠻大的事情. 最近可能看了或者聽了太多對於刻畫人性黑暗面, 人性罪惡的電影/書籍/身邊的故事, 對于人性的善漸漸失去了希望. 我開始接受,並且相信,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個體, 哪怕是愛情裡面的付出講到底終究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獲取對自己價值的肯定, 亦或是為了陪伴.
在這種假設下, 人在每個時候,做出的選擇都是評估之後, 選對自己最好的那個.
以前聽到這樣的故事, 一對情侶, 如果其中一個人出了車禍或者生了大病, 另外一個人選擇離開; 第一反應都是道德譴責, 質問為什麼愛情這麼脆弱.
現在的我, 開始會很理解這樣的選擇. 在人性面前, 什麼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如果我是出車禍或者生大病的那一方, 如果對方選擇離開, 我不會怨恨他, 我會理解他的決定, 而且, 如果他只是處於道德壓力, 為了免於面對外界的輿論譴責選擇而留下來 (區別于心甘情願地留下來), 我反而覺得是一種施捨, 這樣的施捨不要也罷; 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道德綁架一個人.
而且現實一點的考慮, 我們真的沒有立場去譴指責離開的那一方. 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 飽受身體上病痛的折磨, 他的精神狀態是很脆弱的. 他會慢慢變成另外一個人, 不自信, 多疑, 情緒化, 低落, 憂慮, 悲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 怕是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人吧. 愛情是什麼, 本質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價值的交換, 換句話說就是, 在一起是因為兩個人都很開心. 那現在, 對方已經變了一個人, 已經不能帶給你快樂, 而你還要承擔照顧他的責任, 怕是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並且長久地做這樣的事吧.
對於人性, 可能最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就是減少期待.
想到這些, 就會很痛苦地承認, 人生大部分時候, 真的只能依靠自己. 除了神, 沒有人會無條件地來愛你, 照顧你, 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