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文丨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

唐卡在藏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类似于我们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大多画在纸上或者布上。

画好后,再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的横轴上拴有细绳,方便悬挂;下横轴两端装饰着非常精致而且漂亮的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假如是涉及到佛教的唐卡,卡画制作好,在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朱砂手印或金汁,也有极少量的刺绣、缂丝或是珍珠制成的唐卡。

唐卡的绘制非常复杂,用料十分考究。颜料全部选择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极其艳丽,而且就不褪色,拥有非常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内容以宗教、文化艺术、历史为主,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智慧与信仰,寄托着对佛祖的情感以及对雪域高原的无限热忱。

在西藏的寺院、宫殿以及藏族家中,基本都有悬挂唐卡的习惯。古代画师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唐卡画卷,其数量之多,甚为惊人。各寺庙也基本藏有相当数量的唐卡。

布达拉宫的大唐卡,规格为55.80×46.81平方米。为了保存这幅大唐卡,在布达拉宫的晒佛台下面,专门建造了一座占地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作为库房。

每年藏历2月30日,拉萨举行的晒宝法会上,哲蚌寺的几千名喇嘛身着佛衣,手持各种珍贵乐器、祭器、旗帐幡等物。自大昭寺出发,过疏璃桥,到布达拉宫前举行宗教仪式和各种表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