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其中最短、最精、最能体现民族特色以及最能表达出创作者自由意志的表达方式于我而言莫过于诗歌。
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的吉狄马加曾称:选择任何一种所谓“自由”的表达方式,我想都是因人而异的,很多时候也是同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决定的,这在许多作者的身上都发生过。有的题材适合用小说去表达,有的适合用散文随笔去书写,有的却更适合写成诗歌。
由中译出版社推出的《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之一《马鞍的赞词》一书中收录了吉狄马加所他作的诗歌数十首,以及多篇文学演讲和随笔。作为一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出版了八十余种版本的翻译诗集。包括我们熟知的《初恋之歌》《献给妈妈的二十首十四行诗》《吉狄马加的诗》《我,雪豹······》等等。
诗歌于我们而言是一种精神的畅想,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歌颂,我们会从诗歌的意境中窥其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将其倾注于诗歌中的情怀在唯美的文字中吸纳;而于诗歌的创作者而言,或许会存在着更具个人创作精神的意义。如同吉狄马加所述:诗歌于我而言,它永远站在最高的地方,以超越现实的英姿给我注入强大的力量。
吉狄马加的诗歌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关于童年、故乡、梦想、生命、未来、自由······他将对生活中的种种感思展现于诗歌中,咏叹一切可以描写的事物,也如同其他传大的诗人一般,写生与死,以此来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存在的意义。
即使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较多的体现其现实与梦境的折射,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晦涩与难懂。它向我们传递出作者的主观意识所创作出的各种观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20世纪拉丁美洲的巴勃罗·聂鲁达曾称:“如果有一首诗,能被所有的人看懂,肯定不会是一首好诗;同样,如果一首诗,不能被所有的人看懂,它同样不会是一首好诗。”
诗歌对于诵读者来说是一种体会、一种吸纳、一种领悟,而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抒发、一种传递、一种来自内心的感悟。吉狄马加在采访中称其诗歌本就是由传递构成,它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传递、形式与语言的传递、词语与词语的传递、已知与未知的传递、深色与浅色的传递、光明与黑暗的传递。而我在看过吉狄马加的诗歌后所想说的是,他的诗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是灵魂与肉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传递。
在中捷文化交流70周年暨捷克独立日“中捷文学圆桌会议”上的主题演讲中吉狄马加以《诗歌:不仅是对爱的吟诵,也是反对一切暴力的武器》为题发表演讲,这或许是我们对诗歌的另一种认知。在那些充满了战争、残酷与暴戾的时期中,许多具有悲悯情怀,充满着希望、抚慰与激励的诗歌或将成为赋予受难民众身心的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反对暴力的力量。
《追问》
从冷兵器时代——直到今天
人类对杀戮的方法
不断翻新——这除了人性的缺陷和伪善
还能找出什么更恰当的理由?
我从更低的地方
注视着我故乡的荞麦地
当微风吹过的时候
我看见——荞麦尖上的水珠儿闪闪发光
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