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两个同学

   

华灯初上的夜晚

        昨天两名中学同学,分别从南昌和吉安到新余来玩。不是我邀请的,是新余一名做酒店生意的老乡老板发出的邀请,估计他们之间有业务往来。这两名同学,一个和我同窗六载,另外一个同窗三载,但高中就在隔壁班,都是我学生时代玩得最好的朋友。想想缘分还真奇特,这两个最好的同学加朋友都与新余有缘分,而且都跟我这位老乡老板很熟悉,我跟这位老乡老板也有那么熟,这样就凑到一块儿去了。

        两名同学现在都混的不错,一个是银行业的高管,另一个自己辞职做生意,手下有几十号人马,估计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他们的能力水平都比较高,最突出的一点是“会做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会做人”,大多数是在长期社会摸爬滚打当中锻炼出来,他们两个也可说是“混江湖的”。做生意的同学就不用说了,从未离开“江湖”,积累了与上至高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打交道的经验,最大特点是为人谦逊低调,但又能给人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很快能融入一个团体,难怪生意能越做越大,儿子也早到英国留学去了。

      在银行业当高管的同学,与各种各样的部门和企业经常接触和交流,应酬更是家常便饭。几十年如一日这样地应酬下来,口才训练绝佳,酒桌上讲起段子来一个接一个,很善于搞气氛,把氛围整得热热闹闹的,很多单银行业务就这样在酒桌上搞定了。这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这个同学在其它场合里面也显示出了过人情商,比如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带我出去吃饭应酬,积极想着带我去认识一些上层领导。2022年疫情封控最厉害的时候,还打电话来问我的情况,其它人很少能够做到这个程度,我除了叹服之外还是叹服!

        两个同学来了以后,先到老乡老板那里去坐,我的任务就是陪着吃饭。刚开始碰面竟然还有一些生疏感,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要想彼此间关系亲密,就必须增加接触的次数。想当年这位银行的同学,我们常常混一起时还无拘无束的。然而与做老板的同学简简单单聊几分钟之后,就显得很融洽了。我联想到做酒店的老乡老板,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做老板的人大多数能够练出“快速与人拉近距离”的才能,这种才能在大多数人身上是很稀有的!

        中午在酒店旁的一家土菜馆吃饭。土菜馆外表看上去毫不起眼,一旦走进去发现纵深很长,里面绝大多数桌子边已经坐满了食客,看上去生意挺不错。在当前经济总体情况不是很好的环境下,生意兴隆说明这家土菜馆一定有它的特色。果不其然,等各种菜肴上桌,品尝后这些菜味道都挺好,确实值得一吃。开始喝酒,老乡老板拿出一瓶三斤装的年份酒,说这瓶酒是2018年产的,它的品质要超过同年份的茅台。我抿了一口感觉确实不错,虽然我对品酒毫无概念,仍觉得这种招待很上档次。

      我们之间老乡四个人,其余三个比我混得都好很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可以感觉到在社会历练上和心灵成熟度上也要比我强。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得更云淡风轻,更镇定自若。而我呢?更加书生气一点。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和经验,浩瀚的经历更能够成就一个人,而书本上的理论或者说人生道理,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前者对人的修为,起到更加直接有力的促进作用。我越是观察他们,越可以百分百确定这一点,由此也鞭策自己要更多的去经历,经受各种风风雨雨的洗礼。

      当天中午吃完饭我就回去了,其它几个人留在老乡酒店里打牌,到了晚餐时分,我又被同学们叫过去吃大餐。晚上吃的是海鲜套餐,各种各样的鲜活海鲜经过烹饪和端上桌,味道确实鲜美无比,可惜我晚上已经定下规矩尽量少吃,只能望着海鲜兴叹了!因为肠胃比较弱,要我吃其实也吃不下,但是同学的这份情谊记下了。在社会红尘里翻滚了几十年,回过头来想一想,还是同学间的情谊更纯一些,这绝不是因为同学吃饭时叫上我的原因,而是彼此间没有利益交换的想法——他们俩对我无所求,而我对他们也无所求,就是聚一聚,聊一聊吃一吃而已,纯粹!

      就写这些。

        讯飞语音输入61分钟,全文1540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