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15议兵篇诗解4六术五权三至无旷
题文诗:
为将之道,至智弃疑,至行无过,至事无悔,
无悔而止,成不可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
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
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
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道吾所明,
无道所疑,是谓六术.欲将恶废,急胜忘败,
威内轻外,去此三者,无见利而,不顾其害;
虑事欲孰,用财欲泰,是谓五权.不受主命:
可杀不可,使处不完;可杀不可,使击不胜,
可杀不可,使欺百姓,是谓三至.受命于主,
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
主不能喜,敌不能怒,是谓至臣.虑必先事,
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真情大吉.
事成在敬;事败在慢.敬胜怠吉,怠胜敬灭;
计胜欲从,欲胜计凶.其战如守,其行如战,
有功如幸,敬谋敬事,敬吏敬众,敬敌无旷,
谓五无旷.谨行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
恭敬无旷,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神明.
【原文】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
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1>,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2>;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3>,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4>,夫是之谓五权。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圹<5>,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谨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注释〕 <1>知:通“智”。 疑:犹豫不定。弃疑:《商君书·更法》:“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用兵贵果断,所以要“弃疑”。 <2>伍、参[sān 音三]:即“叁伍”,“三”与“五”指多而错杂,引申指将多方面的情况放在一起,加以比照检验。 <3>道:行。 <4>孰:同“熟”,精审。泰:宽裕,不吝啬。 <5>圹:通“旷”,疏忽,大意。
〔译文〕
孝成王、临武君说:“说得好。请问做将领的原则。”荀卿说:“智慧没有比抛弃犹豫不决更高的了,行动没有比不犯错误更好的了,事情没有比毫无悔恨更美的了。做事到了没有后悔的地步就到顶了,不能要求它一定成功。所以制度、号召、政策、命令,要严肃而有威势;奖赏刑罚,要坚决实行而有信用;军队驻扎的营垒和收藏物资的军库,要周密而坚固;转移、发动、进攻、撤退,既要安全而稳重,又要紧张而迅速;侦探敌情、观察其变动,既要隐蔽而深入,又要多方比较而反复检验;对付敌人进行决战,一定要根据自己已了解清楚的情况去行动,不要根据自己怀疑的情况去行动;以上这些叫做六种策略。不要热衷于当将军而怕罢免,不要急于求胜而忘记了有可能失败,不要只以为自己有威力而轻视外敌,不要看见了那有利的一面而不顾那有害的一面,凡是考虑事情要仔细周详而使用财物进行奖赏时要大方,这些叫做五种要权衡的事。不从君主那里接受命令的原因有三种: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守备不完善的地方,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打不能取胜的仗,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去欺负老百姓,这叫做三条最高的原则。大凡从君主那里接受了命令就巡视三军,三军已经稳定,各级军官得到了合适的安排,各种事情都治理好了,那么君主(的奖赏)不能使他高兴,敌人(的奸计)不能使他愤怒,这叫做最合格的将领。一定在战事之前深思熟虑,并且反复告诫自己要慎重,慎重地对待结束就像开始时一样,始终如一,这叫做最大的吉利。大凡各种事情成功一定在于慎重,失败一定在于怠慢,所以慎重胜过怠慢就吉利,怠慢胜过慎重就灭亡,冷静的谋划胜过冲动的欲望就顺利,冲动的欲望胜过冷静的谋划就凶险。攻战要像防守一样不轻率追击,行军要像作战一样毫不松懈,有了战功要像侥幸取得的一样不骄傲自满。慎重对待谋划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战事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军吏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士兵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敌人而不要大意,这叫做五种不大意。谨慎地根据这六种策略、五种权衡、三条最高原则办事,并且用恭敬而不大意的态度来处理一切,这叫做举世无双的将领,他就能与神明相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