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老城
年幼时一直在县城里生活,常随年迈的爷爷一起在环城路上散步。爷爷是咱们永城为数不多的八路军老干部,常听他们畅谈永城的发展前景。我听不明白他们说的有些内容,但我能读懂他们神采飞扬的表情,那表情里蕴涵着他们对家乡的未来充满着无限憧憬。
夕阳西下的夏天,当微微凉风吹过,爷爷便邀请他的老战友们一起去乘凉散步。他们戴着草帽,穿着从未见脏过的白衬衣边走边聊。一路上留下他们朗朗笑语,我插不上话啊,呵呵呵呵……咱玩咱自己的!
我掏出随身带的小网兜,上面有个拿粗铁丝做的圈,用三跟钓鱼线固定到铁圈上,里面放些馒头渣渣,然后慢慢放进河水里。站在环城河的小桥上,两眼发直的盯着乖巧的小鱼儿去吃东西。随身带的玻璃罐头瓶里早已装上新鲜的河水留着放战利品的。哈哈哈哈……看着几条贪吃的小鱼已进入网内,我迅速拉上小网兜,鱼儿被放进罐头瓶,瞬间的惊恐马上就能适应瓶内生活了,那是水质没有改变啊.!
在他们一帮老革命当中有一位大个头的老爷爷,,人们都叫他高师长,因为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我知道他的名子叫高举语(音),看过电影<<南争北战>>的朋友都知道主人公叫高营长,你可知道高营长的原型就是咱们县的高举语啊。当然了咱县有本事的人多的事。可我那时就认识他啊,在我眼里高师长就是英雄的象征。虽然听说黄继光,董存瑞.....但我都不熟悉.,那高师长可是我隔墙的邻居,虽然常年不见他一个微笑,但每天早上那香喷喷滴着油油的咸鸭蛋黄儿他总是给我留着,伴随他"毛富快来吃咸鸭蛋"的吆喝声,我总是情不自禁被蛋黄儿的香味所诱惑.。
那时的人真是亲!弟兄亲,邻居亲,同事亲,官亲民,民敬官,一句话:满街满巷,满乡满村都是人情味儿.
因为亲,就想着过年。呵呵呵呵......快过年喽,就意味着新衣服新鞋子,还有男孩子儿时的最爱鞭炮啊。无论是整盘的点燃还是拆开零个的燃放,都让我们笑逐颜开。拿着冒烟的棉线,去点燃炮捻的手,总有些被胆怯和发抖。年前的大雪,总有各单位、 学校和街道办事处不约而同的打扫的干干净净。
年初一的早上,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县城到亲戚家走亲戚。到家后象征性的说声给XX拜年的话,有的再做出要磕头的前期姿势,被婉言笑劝后,经过简单的寒暄大部分都选择了去当时的<工农兵剧院>看戏。那伊伊呀呀的柳琴那哭哭啼啼的豫剧,都能紧紧的拴住观众的心.。
下午的大隅口总有走亲戚回来喝冒的,因为拗不过亲戚的劝只有喝啊。感觉两眼看人一溜影子时,还没忘记打个酒嗝含糊的说一句XX我该回去了。家里还有牛和猪不放心,然后推着自行车,对了那时叫洋车子。
一步三晃回去了.这样大隅口就有许多的精彩镜头,有爬的有哭的,有笑的有坐地发呆的.一片一片的丸子,轱辘很远的馒头,还有那倒下去依然转动的自行车轮子.空气中弥漫着破碎的豫永小方瓶的酒香.......
客人走了,我开始检查亲戚们拿来的新年礼物.有方方正正的果盒,里面有羊角蜜,山刀子,有罐头,丸子,团圆馍.....还是妈妈好啊,小罐里有妈妈亲手熬制的红薯糖稀.拿根筷子戳下去,然后慢慢的缠啊缠,晶莹透亮的枣红色糖稀啊,舔一口真甜.再舔一口,恩,还是甜.......看裤腿免着,看衣袖也免着,怕脏了.这可是一年来最大盼望啊,新衣服穿上感觉就是不一样.上衣口袋肯定有一把被我数了几百遍的压岁钱.
这过大年的压岁钱啊,每年都是这样仔细的数着,细心的存着.可是数着数着就跑到我哥哥口袋里了.哥哥在乡下,年后是肯定要来的.他长的很壮实,说话也好听.哥哥说让他给存着安全,因为他会武功.虽然说有些舍不得给他,但我哥哥还是非常我希望颗粒归仓的.谁让他会武功呢,给吧.哈哈哈........
这时间真快,过年时地上的炮皮没扫完,十五的花筒还剩一个呢,咋就二月二了呀?那年龙台头的日子,我回到了老家。老家在县城北,约两公里的一个小村子,名叫四里桥.也许是因为感觉新鲜吧,大清早我就跟着妈妈一起打扫院子.阳光透过抽着嫩芽的柳枝洒在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妈妈把灶下的草木灰放在铁锨上,然后以足跟为中心,用草木灰画上一个大大的圈子.妈妈说这叫仓.在仓里放一些五谷杂粮,以此来祈求上天保佑我们风调雨顺.然后妈妈就在锅里用小火炒一些黄豆,能闻到香味时就盛出来,再往锅里放些糖,这糖一融化就把豆放进去并及时搅拌.溶解的糖稀均匀的挂在豆子上,等温度降下来后放嘴里一嚼,哎吆那个脆,哎吆那个甜,哎吆那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