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2019年浙江帮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
报告厅前的花园里,两棵樱桃树惹人遐思。繁枝茂叶也没能藏住颗颗火红圆润的小家伙,他们争先恐后地寻着阳光探出身来,秀着红玛瑙的晶莹剔透,逗来蜂蝶一两只拥绕流连。正是:流莺偷啄心应醉,行客潜窥眼亦痴。
主办单位组织严谨、细致。课程安排科学、流畅。授课老师专业、用心。外出培训多次,青川的七日体验格外铭心。班主任随时关注学员的食宿和出勤,给人一种“他乡即吾乡”的归属感;每日近两百人的齐声晨读朝气蓬勃,给人一种“我自是年少”的仪式感;最可贵的,邀聘老师们基于“前沿”和“实用”的课程引人入胜,激起山区学员们“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情。学校坐落在青川的竹园镇北,原生态绿化清幽静谧,仿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的怡然。
杜老师的讲座《教育新技术与智能终端的创新运用》别致、风趣,有一种五秒还原魔方的即视感:酷炫、神秘,令人心向往之。其中,他对于轻教育技术事无巨细地实操展示让学员们叹为观止,原来我们的课堂可以如此高效和有趣。手机投屏增加课堂反馈的及时性和全面性,手机录屏提供微课制作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增强现实技术关注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对黑科技的敬畏。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想,今天“严禁老师带手机入课堂”的硬性规定,某一天是否会变为“不使用手机上课的老师严禁入课堂”?
陈老师的讲座《让真学习在课堂发生》高屋建瓴、行云流水,就如她的身姿,轻灵中彰显魄力。其中,她对于程序性知识的思考发人深省,我们的课堂怎样从“重认知”走向“重个性”,怎样从“重预设”走向“重生成”,切实践行生本理念,指向立德树人,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过程体验又不失基于课标对知识点的明确。陈老师随后的案例展示不仅是对理论的强化和运用,也让她的讲座深入浅出,具象丰满。陈老师的讲座激起了我的另一个求知欲:老师该如何反思课堂?课堂的自评和他评怎样才是有效的?
樊老师的示范课《探寻新航路》以“邮”贯穿始终,重构教材,对知识分层,设置三个不同环节落实“过程”、“背景”、“影响”三个关键问题,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尤其是将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两个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精选的图文资料和针对性的设问,恰到好处地融入。樊老师不急不缓,注重学生过程体验和知识生成的教风令人钦佩,整堂课让人意犹未尽。掩卷自问:我是否体会到新航路之“新”?人文主义新思想的催生、国家权利新平衡的推动、欧洲中心新区域的转移、世界联结新深度的发现、经济发展新形式的探索、东西差距新量化的重估等。
机会让我不断遇见新知,我是否有内化的思考力,是否有迁移到我的课堂和与学生的相处中的执行力,道阻且长!樱桃落尽春归去,芳菲又一年,花相似,人不同,学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