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击中苍茫的心。

最近刚读完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高三的时候上课偷偷看杂志推文了解了这本书,直到最近我才真正走进作者笔下,因而成功拾得了这名虽文艺却不矫情的笔尖女侠,起初对于书名的疑惑也得到了拨云见雾的效果。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书中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由于作者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变化。所以作为政治学女博士的她,在这本书里并没有阐述过多的学术知识和高深主题。大都以个人呓语与日常卖萌的形式记录她原本单调无聊的国外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称她为笔尖女侠是因为在惊异于她的满溢才华与美好品质之外对生活审视的奇思妙想,比如超市里的红唇,在咖啡馆里晃二郎腿的老头,大到制度小到老鼠,但就是这些平凡的事物,透过她的眼睛和她的文字,居然让人见识到了另一种惊心动魄的哲学思辨,如一颗子弹一般,穿透单调与世俗,承载着生活的乐趣与智慧倏然击中了我的心。

和她一样,一本书看到前100页就忘记了前50页,好不容易把所有100页的内容都记住了,一个月后却连作者叫什么名字都忘记了。似乎找到了“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这一次看她的书也无例外,可奇怪的是我竟有种想回头再看一遍的冲动,可能如她在文中所说“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这一切据说都是因了冥冥之中的缘分”。

对于得了文字癌的患者来说只有无限地因了冥冥之中的缘分去在书本里安营扎寨才能在得以“安命”。

作为社会第三性别的政治学女博士的她,在饱受现代文明的冷嘲热讽下幽默地调侃着学术,政治,生活。以一个小女人的心思唠叨调侃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思考着世界格局意识形态的大事。饱含着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个真实存在但却是我无法想象的人生,在她的记录下,对于很多事物共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到渠成。

作者在后记中说到“我想我实在过分热衷于“审视”人生了,习惯于把任何事情都倒吊起来,稀里哗啦抖落其中暗藏的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焦虑都是咎由自取”,的确,生活中总有些触动我们的事件发生,我们不断地审视其中的奥秘,我们期望能够特立独行不落世俗,所以才选择不断去审视,或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属于自己的历史博物馆。作者奉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们记录,我们感怀,在每一处意难平的时刻闲散下的文字,似乎更散发着人间烟火气。也正是这种“审视”的态度才确认了我们不甘将任何惊心动魄的想法流逝,把无聊的日子装点的华丽丰富些。

女侠还是女侠,送我一颗子弹吧,击碎我沉默哀愁晦暗的天,让思想的空气似氤氲着晨露中泥土的芳香,穿透生活的琐碎,去拥有善于发现和捕捉美好瞬间的心。

知取舍,通人情。让我脱胎换骨,让我得以重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