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的国画之梅兰竹菊

      11月21日正式课开始,重新做回学生的感觉真好。先从基础梅兰竹菊开始,练行笔,中、侧锋用笔以及用笔中提按变化,培养悬腕悬笔控腕控笔能力。

      兰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古人把兰花看做高洁典雅的象征。开始学习兰叶的画法,兰叶画法的口决,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四笔交鱼头,五笔六笔攒根走。


丰骨清清叶叶真
幽谷清风淡谈香

兰叶有提按变化,墨的浓淡区分不好。兰花中锋行笔,实起虚收,很难做到。

        古人对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情深谊厚的朋友称为兰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是非常美好的象征。荆棘是带刺的灌木,荆棘和兰花是对立面,把兰花和荆棘处理在同一画面象征君子与小人


婀娜花姿碧叶长

石头画的有质感,左边的兰花和荆棘墨色过浓。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有节,挺拨,也是君子的象征


铁骨铮铮藏高洁
低耳静听疑有声

竹叶能区分出浓淡变化,竹杆行笔犹豫 ,画不直。

萧飒尽得风烟情

雪竹,用淡墨染背景,留白体现出积雪压竹。背景墨色偏浓 ,留白少了。

        菊花被称为长寿花,我花开后百花煞,傲霜不屈,独放一技。古人赞为君子,受到文人的喜爰。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作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淡泊名利的品格。


凝霜佳色秋自香

第一次画菊花,花辨的提按不好把握,手放不开,叶子墨色偏浓,勾出的叶脉看不清,调淡墨水份又多了,晕染严重,墨的浓淡真不好把控。

秋色枝叶翠离披

画这幅的菊花花瓣手有些放开了,花头的浓淡有区分,但叶子的墨色还是浓了。

南山悠然

菊黄蟹肥。菊花的花瓣有些累赘,画的时候有些收不了手,比以前画的顺畅。叶子有浓淡区分,但把松果画的像蜂巢。

        古诗里有许多描写梅花的诗句。王安石的墙角数技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代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杨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题梅花图》铁干铜皮碧玉技,庭前老树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还有齐白石,吴昌硕等等画的梅花图。历代文人墨客都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我也喜爱梅花。

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肌凝香满技头

老杆的转折苍劲能体现出来,但老杆的墨色有些浓了。树技,梅花的浓淡区分出来了,但梅花的层次欠缺。

冰霜傲雪扶芳尘

有了前面雪竹的经验,这次画雪梅底色调淡墨。画面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是用笔粘上钛白色,用另一次笔敲粘上钛白的笔,让钛白撒在画面上,做出雪花。结果画面上没落多少,倒是衣服上落下很多。

满庭清雅–四君子创作组合

首次挑战纸张超一米,竹杆往上画手抖。竹杆向左倾斜,竹叶向右倾斜力度不够,没有休现出风竹。

满庭清雅–四君子创作组合

花瓶的右边弧度画歪了,干脆左边补一笔相同的。


工笔兰花    工谨清雅出馨香

工笔梅花  犹有花技俏

上图的工笔兰花为宋代作品,原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刚开始看到工笔课安排的是两节课的时间,觉得很奇怪,这么简单的画为何要安排两节课。原来工笔画还真不简单,先是分染一层层加重墨色大概三到四遍,再是统染两到三遍,然后还要罩染。考验耐心和细心。工笔画更像是制作工艺品,呈现的画面是精美。我的水平还很欠缺。

没骨菊花    故园秋色凌风霜

没骨    梅 竹

相对于工笔画没骨画较为简单,用接染由淡色向重色过渡,和渲染方法。然后叶子用点染和撞水的方法。

        一个多月的学习从不懂纸墨笔到能区分出浓淡,疏密变化,收获很多。还需要提高用笔熟炼。每幅画没有提字和落款,老梁说来练毛笔字,以后由他提字。放假回来的闺女看我画,问先不起形的吗?闺女学过水粉画,水粉画为西洋画,画面容易修改,覆盖能力强,而中国画正如老师说的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一笔下去的败笔很难修改,甚至是越改越是败笔,所以要做到心中有画,下笔有神。接下来的花鸟专项,期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