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身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好像有点不务正业,也不够专业。我其实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又会选择远远的绕开。
我知道有些话,说出来会伤人,虽然我只是表达我自己的观点,不针对任何人。它有时像政治话题一样敏感,说者无意,就怕听者有心。何况说出来就一定能改变吗?有时候自己认为对的,别人也不一定会赞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一套规则。
只是我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想一想还是可以的。
我想一个理想的校园应该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很安静不浮躁,师生的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看上去很幸福,很享受。他们都是这个学校的主人,他们又都有着一颗慈悲包容的心。
我要求的不多,就像薛瑞萍老师一样,《给我一个班,我就满足了》。但这个班的人数不能太多,人太多的话无论做什么,都是有难度的,就要上升到规章制度,就要做统一的要求,再厉害的老师也做不到因材施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机械和加工。这个班只要30个孩子左右吧。我如果能有幸从一年级带他们,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要按我的想法来陪伴他们,不管他们刚开始考试的成绩好还是不好,我不希望领导来干涉,我不要什么政绩,也不要什么荣誉,即使做的好,也不要拿去宣传。也不要做什么成功的案例拿来营销,每个老师,每个班级,每个孩子,每个环境都是不同的,又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孩子再小,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不要他们做什么小明星,他们只要做个普通的学生就好了。
孩子们做的好,我不会奖励他们,更不会诱导他们为获得奖品而竞争。自我实现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就要通过奖励。记得攀登说过,奖励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功利,孩子学习,是为他自己,不是为获得奖励而学,要让他们明白,知识本身就是奖励。他们在一起成长,是兄弟姐妹,他们都是不同的个体,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更应该学会相互尊重和爱护。
我会带领他们好好读书,但我要用自己的方法,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法码,他们爱读,能读进去就好了,只是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不需要他们去摘抄什么好词好句,也无需写什么读后感。如果他们自己愿意,我当然不介意了。
我会领着他们背诵经典名句,经典诗词。我不会对他们太严格,但也不会太放纵。重在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如果我们能相处六年,我不敢保证他们个个出色,但我们一定会很享受学校的生活。
我不希望我们受到太多的关注,我们应该安静的度过校园时光,一起相伴的日子只需要很充实,很幸福!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的教育生活,看起来很简单,就因为简单,或许更不容易实现。
如果这样,我想我即使教一辈子也不会有职业倦怠,也一定会有满满的职业幸福感。教育本应该是一剖纯净的土壤,为什么要搞的喧喧嚷嚷?
老师之间为什么会有竞争,为什么会有矛盾,为什么会明争暗斗,紧张兮兮。老师本应该是最能识大体的人,最有职业素养的人,我想,谁都不想这样,这样并不美好,更不幸福。
有些老师因为兴趣爱好发表一篇文章,也要纳入绩效考核之中。乍一看,是为了激发老师写作的热情,可是这难道不是在制造矛盾吗?或者是扼杀真正愿意写作的人。如果愿意奖励,为什么要纳入绩效考核呢,为什么不可以单独来奖励,什么都和利益挂在一起,才是引来敌视和矛盾的根本,也是扼杀愿意写作的人的根本。不愿意写的仍然不会写,或者想各种办法,走各种渠道去发表,这边又上演了恶意竞争。中国人永远不缺少关系和手段,晋个级而已,有必要拿出商业的手段来破坏老师之间的和谐吗?或许出发点是好的,本着有付出就有收获,努力的人得到回报,有能力就使出来呀,没有能力就选择闭嘴。还是那句话,要想奖励,为什么不单独奖励,用奖励一边,来激发另一边,这不是要挑起战争吗?
学生是人,老师也是人,要求老师怎么做,老师也有可能会要求学生怎么做,最后受压榨的仍然是学生,当事情发生了质变,这样的操控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我是太理想化了,也许是有病吧。想法总不太合乎常理,也许永远也不会有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个班级。
我不嫉妒别人的好,即使那个人再优秀,但我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不犯法的,写出来,就算是一点突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