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什么时候变的这么难

在我们尚为年少,岁月青葱的时候,喜欢一个人似乎并不像现在这样难,隔壁的同桌,班里的班花,球场上潇洒的身影,谁的心底或许都藏着某个秘密的名字。

然而现在,想要谈恋爱,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相信是现代不少年轻人遇到过的问题。面对着父母的催促,周围同龄人纷纷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许多人或自愿或被动的加入到了相亲大军之中。

即便幸运的那部分人,也有许多人发现恋爱似乎也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恋爱什么时候变的这么难了?

时代背景的变化

中国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感情婚姻上经常犯的一个错是:“学生时代不许恋爱,毕业之后希望立马结婚。”在他们的眼中,恋爱什么的完全不重要,最好直接省略。

因为在父母辈的年代,物质依然匮乏。在马洛斯需求理论里,人类只有满足物质需求之后才能去寻求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而婚姻作为一项社会契约,两个人的结合能够提高抵抗风险以及危机的能力,能够给双方的财产提供更有效的保护。两重因素的作用下,感情的优先级自然没有那么高了。

到了现在,物质环境已然天翻地覆。大部分的人不说大富大贵,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然不愁。于是,在双方经济基础差不多的情况下,感情成了第一追求。

而物质需求,在各种快消媒体的洗礼下,年轻人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基础的“能用就行”。美观、新潮、个性、品牌,都是考虑的要素,而如果要满足这些,就需要一定量级的经济资本了。

于是两代人之间的感情观变的极为不同,父母觉得过日子就好,然而年轻人追求更多的是极致的感情或者极致的物质。

成熟的欲望

学生时代喜欢一个人是简单纯粹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某个简单的举动,甚至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这种感情说来幼稚,却也独特。

年岁增加,每个人对对象的要求也变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具象化。从身高体重到收入家庭,每个人都能列出一条又一条。

条件越精细,想要找到符合的人的难度就越高。因为,请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为另一个人度身订造的。

更别说,有许多人还抱着不符合自身的条件的高标准。“自己丑,还嫌别人丑”这句网友的调侃,大概也刺中了一些人的膝盖。

当然,追求更好的并没有错。然而,我相信,两个人如果能长久的相处,那势必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门当户对,在这个年代仍然不过时。

更加的自我中心

最近关于“恶臭女孩” “油腻的中年人”的节奏在微博上此起彼伏。男女之间互相攻讦,指责,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其实这已经不是男女两性第一次在微博这种媒体上大打出手。

但凡涉及到“怀孕”、“彩礼”、“嫁妆”、“奇葩的对象”等等字眼,评论之下大概率就是一片狼藉。

许多所谓的情感博主以及公众号还经常刻意的带此种节奏,激化两性矛盾。

在他们的刻意引导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的自我中心,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看不上眼,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忍受对方哪怕一点的过失与脾气,从不想着改变自己,却想要让对方改变。

“相互包容”已经成了嘴上的一句说辞,心里充满的是“如果你不怎么样你就是不爱我”,“留着干嘛等过年吗?”。宁愿去相信一个可能是编出来的故事,也不愿意去倾听对方的心声。

围城

相信所有人,都听过不少美丽的爱情故事,然而故事之所以能成为故事,必然是因为它在现实中是稀缺的,爱情也一样。希望每个人在寻求爱情的道路上都一帆风顺。

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借用萧伯纳的一句话:“”

围城罢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