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句觉得很有实践意义的摘录:
①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②感到遗憾总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列出你觉得没意思但是却不得不做的事,找到为什么要做的原因,看能否有其他的途径能满足该动因。
举个例子:“我要考CPA是因为我想进事务所”,除了考试之外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可以帮助我有很大概率进入事务所,经过我对自身的情况分析,考试较工作更节约时间且全职考试比边工作边考试通过可能性较大因为我也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想清楚后,我便能更安心于考试。同样,纠结于考研和工作的准毕业生同样适用这个方法。
书中提到:“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大部分的动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钱、赞同、逃避惩罚、避免内疚、履行职责。
举个例子:一年后毕业,想去事务所实习的动机是想了解审计+想出差。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想出差这个动机有些怪,但对我来说,这的确比审计还要对我有吸引力。我曾尝试过人力资源实习生的工作,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天离下班时间还差十来分钟的时候我就开始进入以秒计时的状态(当然也存在我当时实习内容太单调的可能,并没有以偏概全的意思哈),这个工作内容不是重点,我的财富在于这个经历让我明白:我不适合办公室,比起坐在办公室敲键盘,我更愿意比外面“奔波”。这应该是变相地服务于自己的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