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你要是长大了该多好,妈妈有很多话可以跟你说,跟你商量。”有一位跟丈夫无休止争吵的年轻妈妈,对自己12岁的小棉袄诉苦。
没想到12岁的闺女却斩钉截铁地说:“妈妈,我知道你不幸福,你跟爸爸离婚吧,咱俩一起过!”妈妈听了大吃一惊,最终咬咬牙,下了离婚的决心。
这个12岁就劝妈妈离婚的女孩子,叫李一诺,长大后成了帮比尔盖茨“花钱”的人。2016年当选“全球青年领袖”。
“我们很怕的都是泯然众人!”李一诺的好友、大学时期的同学、同样履历开挂的科学家颜宁这样理解闺蜜。李一诺后来果然成了人生的赢家:18岁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拿着全额奖学金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8岁博士毕业后进入麦肯锡,6年后从一名雇员成为年入百万美元的全球合伙人。
4年之后,李一诺成为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成为帮比尔盖茨“花钱”的人;2016年当选“全球青年领袖”……
李一诺的优秀,离不开妈妈李莲娜的言传身教。我们从3个小故事里,可以看看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
01 公交车上,为了3块钱的反抗
妈妈李莲娜曾是济南一家化工厂的副厂长、总工程师。上世纪90年代初,因看不惯工厂内的种种不公原因而辞职,失去了工资、房子、职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以打各种零工维持母女俩的生计,日子过得很是狼狈。
正读高中的李一诺曾经对母亲很是不满:“放着好好的副厂长不干,非要靠这些‘很丢人’的事情挣钱!”
后来,李一诺遭遇了一次“公交造反”事件,她才开始对母亲所坚持和捍卫的“选择”有了深深的理解和认同。
1998年,读大二的李一诺和几个同学以及辅导员,乘坐了一辆末班小巴。所有人上车后,司机宣布,票价从两块涨到5块。李一诺和辅导员王宏伟觉得不合理,鼓动其他乘客联合抵制涨价。
然而,20多个乘客大部分同意支付多出的车费。最后,李一诺、王宏伟和另外一个同学下车,走回了学校。
“这和英雄般的胜利相去甚远,但过了这么多年,回过头看,那一晚走回校园的漫漫长路,是我大学4年为数不多的如此清晰的记忆之一。”这段故事在2016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演讲上,被李一诺提及。
02 “该干嘛干嘛,天塌不下来!”
妈妈是个标准的“女强人”。16岁上山下乡当知青,后来考上大学,不到40岁就在3000多人的化工厂做总工程师、副厂长。离婚后的生活更是艰辛。正是生活中的摔打,养成了她坚强、乐观的性格,对李一诺影响很大。
妈妈最爱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是:“都已经这样了,想办法呗。”“该干嘛干嘛,天塌不下来!”
母亲这种对待失败、挫折的态度,也让李一诺拥有了一颗“大心脏”。
一诺刚上清华的时候,觉得很吃力。她母亲来北京看她,她抱怨“学习压力很大,有做不完的事情”。妈妈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说:“去它的吧,走,咱俩出去玩玩,放松放松”。
平时省吃俭用的妈妈,在校门口给一诺买了10块钱一斤的猕猴桃,在当时算是很奢侈的食物,娘俩坐在路边,三口两口吃完,然后开开心心骑车去了天坛。
03 外面漫天大雪,我们可以在屋里生个炉子
从小到大,李一诺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总能从妈妈这里找到她满意的答案。
有一次,一诺非常沮丧地问妈妈:“上课时老师讲的事情和我在社会上看到的不一样。人改造社会如同蚂蚁啃骨头,半天也见不到效果,但是反过来,社会改造人,就像骨头砸蚂蚁,一砸死一片。”
妈妈笑着指指外面:“你看外面下着大雪,我们有办法改变吗?没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在屋子里生一个小火炉。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是可以创造一个小环境。你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诺听后高兴了起来。
妈妈李莲娜真的是人类高质量母亲:她一个人,就是一座了不起的学校。每当女儿有病时,她都有药,而且很会对症下药。她成功地把单亲家庭长大的李一诺,培养成了“大女人”;她教给女儿的那些破解人生种种不快的朴素道理、技能,简简单单却无比强大:
28岁的一诺初入麦肯锡,少数裔、毫无商科背景,比起跟她一起入职的MBA毕业生们,突然从一个「聪明能干的学霸」成了「啥都不行」的边缘人。开会躲在一角,发言畏畏缩缩,别人讲的听不懂,每日担心自己会被炒掉,自信全线垮塌。“都已经这样了,想办法呗。”“该干嘛干嘛,天塌不下来!”母亲的教诲支撑着她、加持着她。6年后,她凭借优异表现成为年薪百万的全球合伙人;
李一诺没有忘记要生起很多“小火炉”:2015年,她降薪2/3成为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带领团队参与解决更大、更多的社会问题;她创办了“一土学校”,致力于“创新的学校可以培养内心充盈的人”……
给李莲娜和李一诺母女俩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