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原来真的性本善


别看婴儿不会说话,好像除了吃睡就是玩,不过大人在他们面前其实一点也不应该大意,不要太把他们当成孩子,他们很会观察,不仅认真观察大人的行为,而且还会推理大人行为背后的目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很关注其他人之间的互动,甚至对人们应该如何互相对待有着很有趣的期望,很多研究都发现:

大概12个月大的孩子会期望人们互相帮助和表现公平。

比如,在一个研究中,婴儿看一个由几何形状演绎的动画片。屏幕里面有一条越来越高的线,可以看做是一个需要“翻越”的“山”。一个圆环开始沿着山往上爬。刚开始平稳上升,然后随着变得越来越陡峭,圆环滚了下来在一个高原休息。

这时候,另一个形状开始移动。先是一个三角形来到圆环背后,然后他们一起爬上了山顶(互相帮助的例子)。另一种情况是一个正方形到了圆环前面,然后他们一起移动到了山底(扯别人后腿的例子)。

之后让婴儿选择3D的软玩具,里面有三角形也有正方形。所有的婴儿都更喜欢和三角形玩。

这只是一系列实验中的一个例子。没有眼睛的形状会被观看的婴儿解读为社交行为,加上眼睛或者由真实的演员来演,实验效果会更明显。物品之间特定类型的以动作为基础的互动被婴儿的大脑认为是社交行为。

这种在婴儿早期就出现的道德标准看上去包含关注公平和偏好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阻碍,并且不喜欢伤害别人的行为。

理论上,这种社交道德期望被认为是天生的,而且跨越各种文化都是这样的。从进化的角度,这种社交道德规范被认为可以帮助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物种的延续,因为这些规范对群居的人类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显然,这些道德准则会被不同的文化和养育方式所影响。一旦孩子学会语言,大人就可以给孩子解释他们应该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表现或者为什么特定的道德规范是重要的。

然而,即使不会说话的婴儿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人的互动来学习社交道德规范。可想而知,在早期主要的学习环境是通过家庭成员的互动。

家庭成员之间如果是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一般会更公平,而且也会互相帮助。在这种环境下,婴儿会强化他们内在的社交道德期望。

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有敌意和虐待关系,也就不太可能有机会给婴儿示范公平和互相帮助。在这种环境下,婴儿会学习抑制内在的社交道德期望,并把这种期望替换成其他期望。

最后总结一下,人之初,确实性本善。不过呢,家庭提供的早期学习环境对孩子心理、社交和智力发育都有着非常深远而且更重要的影响。

题图授权:CC0

上篇文章:我们天生都爱看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啊~(打了个哈欠),现在这么晚了,听首歌再睡吧。 我是一个有梦想的女生,一个渴望追求梦想的女生,所以我也很期待未来...
    by萍酱阅读 248评论 0 0
  • 《解忧杂货店》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撒哈拉的故事》 《爱是一切的答案》 《把时光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愿有...
    6suyuefenhui阅读 275评论 0 0
  •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追求错误或者对你而言不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忙忙碌碌地追求而无...
    小智的女孩阅读 719评论 0 1
  • 安装'Package Control: install package打不开就增加/替换channels: emm...
    adtk阅读 4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