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已经10年,现在同学们的差距已经开始体现,有的已经很明显了。我有时候就在琢磨,大家在学校的时候看起来都差不多,为什么现在会这样?
探讨一下。必须要认清,大家在上学时候都差不多,这只是一个幻觉。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对于很多人而言,大学是一辈子不同阶层的人彼此最接近的阶段。不管是否承认,社会是存在阶层的,成人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但是大学强制把大家塞在同一个空间,用同一套体系进行评估,那么彼此的差距被强制掩盖了。人和人的竞争,从来就不是个体的竞争,而是受到背后家族的加持。如果要强制“公平”,去掉所有加持的光环,也许有的人确实可以脱颖而出;但是,对于有些家庭,改革开放年代父母辈冒着巨大风险辞职下海;甚至再往前延伸,有的爷爷祖父辈别着脑袋干革命,强制去掉这些背景带来的光环,这对他们又谈何公平呢?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家的起点并不一样,必须要认清楚这一点。
去掉上面起点不同、背景加持的因素,就拿两个资质差不多,起点差不多的同学来看,为什么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呢?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努力程度不同。我们这个年代其实并不缺少机会,所谓“怀才不遇”、“无枝可依”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才还不够。大家干的工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异,那么一个人正常工作,一个人天天加班,一年获得了1年半的经验,这样自然进步就会快一些,在职场上的体现就是升职会更快。10年下来,当然就会差异明显。
第二,所做的选择不同。一个人选择去了大平台,安安稳稳,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另一个人去了创业公司,枕戈待旦,九死一生,但是仍然惨淡经营,公司濒临倒闭。那么,选择的作用大为彰显,所谓选择大于努力,诚不我欺。
那你以为我要得出结论“大家都要去大公司,大平台”,就错了。以上说的是一种情况,当然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是进去的创业公司踩对了时代的节拍,机缘巧合,风云际会,而你作为公司的元老级员工,自然鸟枪换炮,进入了人生的快车道。
那到底该如何选择?
辩证法说,凡事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又如何如何。
辩证法当然很对,八面玲珑,面面俱到。但是对你做选择,没有任何帮助。
我说的,其实这是命。不要认为我又开始宿命论了,我说的命,其实是一个人可以掌控的,掌控的抓手,是性格,character。
我们注意到,面对一个机会,很多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地上有100块钱,和10块钱,只能捡一张,那么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会选100块。
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概率问题。有60%的概率可以赚100万,40%的概率亏20万;另外一个机会是90%的机会赚10万。怎么选呢?这就是“命”。是你的性格决定了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了后面的结果。
人生存在无数机缘巧合,存在无数蝴蝶效应。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被动接受,而能主动掌握的少数,又受到性格的影响。人说“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
本来只打算随便写写,没想到谈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话题。明天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