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好!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共读家庭教育读本《人生第一课》中的第一个篇章——观念篇中的第七篇文章《用科学的成才观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天下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达到。为此,有些父母就会非常失望并不断追问原因。实际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成才观出现了偏差。
成才观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方式,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要想使孩子成才,家长首先需要在观念层面形成合理的认识。
第一,对什么是人才应有科学的认识。
人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
要成才,先修德。希望孩子成才,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品德修养。
首先,人才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帮助孩子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其次,人才必须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再次,人才要有生态文明意识。最后,人才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另外,“人才”的内涵也告诉我们,是否具有一定的特长也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为此,我们应该打破分数至上的思维定式。现实中许多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通过努力,同样实现了人生价值,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二,树立人人能成才的观念。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著名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科学的人才观。
第三,“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所以,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第四,树立成才未必少年时的观念。
南通人张謇41岁才考中状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43岁时才借款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锻铸成才的底色,我们需要有的就是静待花开之心。
第五,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对此,我们要注意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人才的成长应是全面而有规律的。我们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我们在强调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应尊重其个性,发展其个性。
孩子成才,家庭幸福,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和追求。当我们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才能让孩子的成才之路变得更加顺畅。
附
一、金句分享
1.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现代汉语词典》
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人人有才,人无全才。
二、结构分析
全文共十段
(1)自然段:觉得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实际上很多是因为我们的成才观出现了偏差。
(2——9)自然段:要使孩子成才,家长首先需要在观念层面上形成合理的认识。
(10)自然段:只有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孩子的成才之路才能更加顺畅。
今日话题:你觉得自己的的成才观科学吗?
欢迎大家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