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览
“记”是对“读”的强化,对“读”的深化。为使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语文老师应认真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记录下班集体和个人成长的历程。手抄报完稿后,可张贴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欣赏、品味、回顾。还可以向校橱窗推荐、张贴,激发同学们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向全校展示了班级的风采,增强了班级自信心和凝聚力。
不过,说实在的,这两种都不是我喜欢的读书方式。想到阅读是为了交作业而读,立马心生逃离感。特别是小报,简直是周末生活的“杀手”。老师随手一布置,学生周末一个上午的时候没了。审慎布置,把握节奏为上。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竞赛的效应,和纯粹的抄抄写写的作业,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天生是喜欢与同伴为伍的,在pk中去带动读写评,带动因共读而展开的交流促进,值得老师多花心思,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来持续营造氛围,用活动作为引擎,吸引学生反复的将书拿起再拿起。
诸如此类的活动,深得学生的喜欢。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走进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好书推荐”活动,“诗配画”比赛,读书经验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学生优秀阅读报告展”等系列活动等。
公共演讲时间
在杭州市春晖小学午间的公共演讲时间,我们鼓励老师们带动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能够充分用好这样的演讲时段,讲书说书唱书荐书,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小小的行动,启动每一个学生将内在的知识收益转化链接到小脑袋瓜中的思考中来。
评选班级读书明星
评价,既是读书效果的反馈,也是用读书评价机制来倒逼整体阅读行动的实践落根。
班主任可以在班里评选读书明星、藏书大王、小博士等,在各种评比活动的鼓励下,学生的阅读热情会更加高涨。慢慢地,藏书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看书则是一种乐趣。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我想写什么?
我有让这个想法有趣吗?
我表达得清楚吗?
我表达的充分吗?
如何开始?
我有充分想象吗?
我的讲述有条理吗?
如何结尾?
我的内容切题吗?
我喜欢这篇文章吗?
这听起来像是我说的话吗?
我想给到我的读者什么感觉呢?
我有用到完整的句子吗?
我有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头吗?
我有使用长短句吗?
我的文章给人读起来感觉连贯吗?
我有用一些我特别喜欢的词语吗?
我的词语使用正确吗?
我有用到我新学会的词语吗?
我有重复使用一些词吗?
我的内容有包含我的题目吗?
我的文章大小写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吗?
我有检查我的拼写吗?我的书写整洁吗?
我的段落布局、句子结构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