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于井冈山有了真切的记忆,时间是退回到2018年的。我是个看到或听到别人有深意的一句话、一段文字又或是一条朋友圈就会难以忘记的,所以当玉瑶姐那条有关井冈山的记忆的朋友圈写在备忘录以后截屏到朋友圈的时候,他,就根植在我心里了。我的井冈之旅就已经开始了。
井冈山,是和玉瑶姐一起核对信息、开具证明的匆忙,是修改学员手册、准备开会物资的紧张,是冒雨购买医药、四处求借相机的尴尬,是终于可以收拾行李、等待雨中大巴的期待,是一起分享着鸡蛋面、深夜聊天的温暖,是顶着烈日一起迷路在湿滑的山路上、挥舞着手机唱着《后来》的我们。从3月到5月,井冈山,是挥之不去记忆,是难以忘怀的岁月。
井冈山的天街,是雨蓉宁愿放弃洗澡休息,也愿意随我去瞎走瞎逛的小道;井冈山的食堂,牛奶温热的刚刚好,江西米粉和红军的南瓜汤是清晨的味道;井冈山的108,有让我紧张地唱《我和我的祖国》的金刚3班;井冈山的烈士公墓,是拾级而上的49步,一步一鲜血,一字一泪滴的沉重;井冈山的纪念馆,是从过去到现在的笑与泪,是从凌弱到强大的中国故事;井冈山的107,是一起编着草鞋,听从杰帅命令跳着《大梦想家》的笨拙;井冈山的坝上村,有消解一夏燥热的小屋,有满足“上饶兆公子”各种拍摄采访需求的可爱“妈妈”;井冈山的八角楼,是八角天窗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希望之光;井冈山的黄洋界,是回荡着《西江月·井冈山》的雄壮;井冈山的301,是重诉着信仰,一起唱着《后来》的闪光灯;井冈山的A146,是有着性格迥异的我们,每天嬉笑打闹的“小家”;井冈山的大巴车,是卢老师挥着手却不说“再见”的告别……
在所有关于井冈的记忆中,我最难以道清楚的就是——信仰。曾经很不理解“信仰”,潜意识里就会觉得他是一个崇高而又遥远的东西,大抵是我这种平凡人一生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吧。或许,没有井冈,又或者我没有去井冈,我真会如此这样,终其余生,将信仰束之高阁。信仰是什么?信仰是鲜血,是那些活生生的性命和骨肉血亲可以化为红土地上白骨的精神坚持;信仰是星火,是每一个孤岛连成大陆后,沙河可平,海天可接的群众力量;信仰是远方,是每一个中国人手握梦想和方向的时候,路途再远,峭壁再险也能抵达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却种种历史的震撼,信仰,更是让我反省内心,重找自我的精神。他让我重新思考,现在的我是否在前进的路上努力奔跑,是否在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过好每一寸光阴,是否在不负前人鲜血地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而做出些什么……他应该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是让我能够每日三省吾身的标准,是让我能够终有一日笑着对自己说“愿无岁月可回头”的无所亏欠、心满意足。信仰,他很大,大到像是天边的朝阳照亮了沉睡大地的黑暗;信仰,他也很小,小到像是心头的火柴点燃了远方道路的光明。信仰,他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点亮人生的力量。
又一日清晨的鸟鸣了,井冈如梦一场,那些过去的记忆如同电影一般,似梦似幻。但他真切留给我的,除了依然酸痛的肩膀,更多则是内心深处的震撼和对国家、民族、未来奋斗的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