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根据斯蒂芬金同名中篇小说而改编的电影。
主角大卫带自己的儿子去超市抢购生活必需品。这时室外弥漫起了诡异的大雾。一个残血的老哥哥从外面慌张的进来后告诉大家:似乎有某种危险充斥在雾中。
这时与大卫不和的邻居诺顿拒绝相信这种谬论,哪怕是在大卫和店长遇袭之后也一样。部分影评将诺顿定义为经验主义,说其按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现实,而我认为,诺顿属于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说起理性主义就要提到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当年他的绝学笛卡尔坐标系,不知道毁了多少少年纯真的及格线。)笛卡尔尤为推崇欧式几何,其实欧式几何的一开始就五条公设,四条定理。而之后发展的多种几何学,都是从这九句话里推导出来的。笛卡尔认为哲学也应该如欧式几何一样完美,定一个公设,然后推导出一个完美的逻辑集合,这就是理性主义哲学。而理性主义有天然的弱势,首先不能保证公设是对的,这就是无根之水。其次,无论怎么推导都无法衍生出新的知识。
我们的诺顿恰恰就是理性主义者,由现实社会的公设,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他无法相信看似正确的公设所推导出的体系以外的东西。他带领着自己的信徒走入了迷雾,最终只在玻璃上留下了一个血手印,移动的ATM,送出一血。
再回到主角大卫,个人认为偏向于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在哲学上正好是与理性主义相对抗的学说。经验主义,用的是科学归纳法,代表人物:牛顿。强调对世界的观测以及实验,由此来得出的结果来判定事实,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进步。但经验主义也有弱点,那就是哪怕你做了一千次实验,也无法保证第一千零一次是同样的结果,无法全面的证明事物的本质。当对店员遇袭,以及残血的老人两次的观测后,必然以经验主义反对诺顿的理性主义说法,同时也拒绝了一位母亲寻求护送的请求。
在这样的危局下,有些开裂的玻璃门,便是在场所有人,对未知的防线。在一次怪物的突然袭击后,一位神学主义者,隆重出场。
这位手捧《旧约》,神神叨叨的“大姨”就是,卡莫迪。(诺顿与大卫的矛盾,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百年前的矛盾,而神学,则是与所有哲学观点都有根本性的矛盾。基督神学在发展之初,也曾和哲学有短暂的春天,因为最初神学力量薄弱,而哲学则是他们立足的武器,思辨。大家都应该明白,弱势群体才会利用哲学和你讲道理,而强势群体是不需要和你讲道理的,也就不需要哲学!而哲学讲求怀疑,神学讲求服从和相信,所以在根本上,哲学与神学是不相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基督教站稳脚跟后开始迫害哲学家的原因。请参考《利维坦》作者霍布斯等。那么我们回到影片)
一个人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然可以保持理智和尊严,可当处在边缘时,就会停止思考。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卡莫迪展现了所谓的神迹,借此收录了一大批傀儡。细数神话故事,使者的诞生都是靠神迹来收录信徒的。而一个人一旦加入一个群体,人性理性就会出现双低,变成一个只会被动接受暗示,并且认为数量就是正义的乌合之众,在另一个更强大的暗示到来前,他们无法清醒,也不相信障碍,更会变得残暴(请参考法国大革命,以及成功学现场。)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了一批乌合之众。大姨卡莫迪掌握了主动后,自然要向有根本矛盾的哲学主义者开炮。
在她的鼓吹下,乌合之众将二等兵送进了迷雾。。。有了这次的验证,她更加变本加厉,俨然成为了神学的女王。现在,她要献祭大卫的儿子。
就在两波人的对峙中,发生了异变,哲学派人持枪击毙了神婆,yellow top!狗带~
记得之前是怎么说的?一个更强的暗示出现便会取代群体之前的暗示,卡莫迪的死让乌合之众瞬间作鸟兽散。而大卫,经验主义者,在之前的经验中,认为超市已经比迷雾更加危险。现实的确比未知更凶险。他带着四个人走进了迷雾并在汽车油尽时,选择自杀,由于子弹不够,所以主角一人活了下来。这时候军队开着坦克出现了,呵呵,始作俑者却在最后出现,没能保护任何人,却总在幸存者身边开过。
为何要选择自杀?请各位大神自行脑补。而一开始寻求帮助未果,一人走进迷雾的母亲,却活了下来,值得思考。
当然小说里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没有电影这么残酷:大卫带领的几人都回到了家,打开收音机后,隐约听到两个字,希望。。。
感谢《乌合之众》《西方哲学史》《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