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荐下,现在的我,读书都在手机上,读的是电子书。电子书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听书。上下班的路上,等公交的空隙,都可以打开来听一听。电子书的好处之二,是方便携带。只要带着手机就可以。参加又枯燥又冗繁的会议时,可以拿出来读上几页。睡觉之前,为了适应翻手机的癖好,可以拿出来读上几页。上完一节课,回来休息的空儿,再拿出来读上几页。所谓聚沙成塔,所谓集腋成裘,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每天见缝插针地读,一本书,用不了多久,也就读完了。
但是,用手机读书,也似有不妥。整日盯着巴掌大的一屏幕,眼睛怎么受的了?再者,知道的人,说你是拿着手机在读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就是一拿着手机的猴子,而且,这猴子高傲得很,都不与人有语言上的沟通,眼神上的交流。其三,拿我自己来说事。电子书是虚拟的,读完一遍,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种不留痕迹的读书法,于我,好像格格不入。从这一点来说,相比之下,更喜欢纸质阅读。
喜欢捧着一本书的感觉,喜欢嗅着淡淡墨香的味道,喜欢在深有感触的文字旁边,画上一道儿黑,一道儿红,喜欢把自己的闲言碎语,如早春的草芽一般,这儿一块,那儿一片地自由生长。
读书,到底该怎么读。正所谓一千位读者有一千位哈姆莱特一样,每一个人的读书法,都有所不同。
杨瑀山居新语《读书诀》云:生则慢读明经句,熟则紧读贪遍数。未熟莫要背念,既倦不如且住。元史儒理传侯均语每读书,必熟诵而已。尝言:“人读书,不至于千遍,终于无益。”
放眼古人,他们的读书法可谓万紫千红,姹紫嫣红开遍。
汉代的着名学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
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 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南宋人陈善着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
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读书有四要:一曰收,将心收在身子里,将身收在书房里是也;二曰简,惟简斯熟,若所治者多,则用力分,而奏功少,精神疲,岁月耗矣;三曰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二三其心,必无成就;四曰恒,虽专心致志于一矣,而苟无恒,时作时辍,有初鲜终,亦无成也,故存恒尤要焉。
读书之法,犹如人之面相,各有千秋。究竟怎样的读书法才是合适自己的,这还需要在不断的,持续的阅读中,去摸索,去发现,去总结,去提升。
今天,读书的意识,已经萌生,但怎样有效地读书,还需要不断去打磨。读书是私密的事情,也是大众化得事情。当下,有不少的读书软件,樊登读书会,微信读书,超星移动图书馆,喜马拉雅听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的读书软件当中,选择哪一种,阅读哪些书,也是需要个人自我斟酌和考量的。阅读,是为了消遣,是为了提升?是为了修炼?自己心里得明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前提是,你得消化得了书中的知识,并且有能力把知识转化成智慧,能够为我所用。
今天,我们该怎么读书,和今天我们怎么做合格的家长,是同等重要的生活命题。所有的一切答案,都得靠自己,也得问自己。
(201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