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6
21:10pm-22:33pm
今天墨尔本天气晴好,早上阳光满溢,八点半起床,出门继续溜了一圈7公里,冬天里跑步总是需要多做做热身运动,往年都停止了慢跑,今年不知不觉中竟然一直在跑,不管距离长短,只要有机会就走路。昨天跑跑走走,今儿没停歇,也不感觉累,身体很快就熟悉了跑步的呼吸和节奏,跑地很舒服。回家做了早饭,西兰花和炸薯条,喝了一杯红茶,赶着上班之前,整理了投稿的文章,把水印去掉了,然后顺利通过了,感谢专题的小编,十分有耐心地告诉我怎么操作。
昨天在家休息,整理了这两年写的文稿,只是时不时写的一些故事系列,没想到也有十几万字了,有些意外;七八年的日志都在死去的电脑中,没法整理,锤子便签上大概都有备份,这些日志只是记录,别无其他。改变已经在身上能看见,所以就让那些思考和文字存在某个时空中吧。
简书上的账号去年就注册了,当时象征性地发了一篇日志,后来不习惯,就没再持续更新,这回也不知怎地就想起来,有意想要好好打理一下。这大概是源于心中冒出来的那个小小念头,是想写本书的想法,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才会有一点点机率去实现它。至于能不能真的实现,我是没法掌控的,做了再说。
【别人的反应】
记录一直在继续,称不上写作,更谈不上创作,纯属自娱自乐,做的每件事都不是为了博取别人的欣赏,也不图名利,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偶尔憧憬一下爱情,就自个儿虚构一个喜欢的人物性格,让自己先爽一把;对于生活,我还是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关于生活的黑色幽默都借由他人之名述说完了;于是乎,生活就变地纯粹,没有愤怒,没有抱怨,没有吐槽,简简单单。
出国前的日志都发在QQ空间,读到的人都是以前的同学朋友;来墨尔本之后,日志就发在微博,写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些生活记录伴随了一些关注者的一段生活,也因此认识了一些朋友,那时才意识到,文字可能是有感染力的;后来,去年开始个人微信订阅号,断断续续发些写的故事,个人生活日志仍旧不敢放,还是觉得过于隐私;再后来,每天的日志不再纯碎是关于感情的苦闷和生活的琐碎,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有些思考或许还有价值,才尝试公开,但仍旧比较克制。
现在,自己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粗浅地思考一遍后,发现自己有一点点能力去写我想表达的内容,这种突然意识到的自由,让我觉得开心,这是一种可自由掌控的能力,仅我所有。当有一两个人看了我的文字,留下一两句点评,才意识到文字交流这个事儿挺好玩的。读者读到的想法和观点,或许完全不是我想表达的,每个人的关注点都千差万别。
我不知道自己笔下的文字有什么风格,或者有什么特点,一个词或者多个词的形容都非常局限。听到的一两个评论是,自由欢快,逻辑清晰。自己都理不清自己的逻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读出来的。对于自己的全面认识,可能真的需要别人的视角,但比人给予的评价也可能只是他们自身的自我投射。这多有意思啊。
【看书少】
实话说,现在网络盛行或者疯传的热点文章,我一篇都没看过,平日里读的内容都是自己付费买来的,这帮我省了很多时间,甚至简书上的文章,我一篇也没点进去看过,那么多文章,根本就看不过来,观点不一,对于热点话题的讨论我也没什么兴趣,网络上流传的很多文章都是写给一些无太多辨别能力的人看的,有些观点的立场或者陈述都稍显极端,易形成热点讨论。在当前这个时时需要爆点的时代里,想火,想出名都太容易。每个人都想搭上顺风车,飞上天去。
不看别人写的文章,就自己写给自己看。道理从来都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自己思考后明白的,思考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过程,人一生都在辛勤劳作,无非就是要去自我验证一些别人的真理,死后才甘心。当然,每个人验证的方式不同,结果不同,所以才会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间的存在啊。
很多青年作家写的书,有一类写的就是作者的亲身故事,把书卖给你,就是告诉你,你看,我这样做是会成功的,读者购买的是书中的故事内容呢,还是作者用自身实验证明的“励志形象”。很多产品用的都是相似手法,想想,时装,化妆品,汽车,所有的背后都有一个词连接,那就是“品牌”。现在的衣服的遮羞功能已经淡化,女人们买的都是“藏在衣服背后”的那个“自我幻想”,买了哪个品牌就代表我的品味,我的财富,或者我的地位,大多数市场营销都是运用了这些人性的弱点。商业上的有些操作有时显地太残酷,又太愚蠢。
在看了那么多的励志故事后,如果自身能采取行动,那么为此买单是值得的;如若没有改变,那就一本这样的书都不要读。现代人哪有什么焦虑症啊,都是因为想要又不可得,想得又懒地动的自我纠结啊,那不是焦虑,就是自我悔恨。只要手头上踏踏实实地做点事,认认真真地思考一两个生活问题,哪有时间焦虑啊。别人说你焦虑,你就焦虑啊,别人说你抑郁,你就抑郁啊。不能“别人”说什么都盲目地相信啊。
我看书看地少,有些羞愧地说,什么四大名著,国内外有名的经典,读地也不多,但这都不影响我成为一个愿意思考的人,这也构不成别人对我的鄙视。没有人有资格鄙视我,别人说我好,说我坏,都是别人的事,无我无关,没构成肉体伤害的都不算伤害,口头上的那些话语都是人们自己跟自己头脑玩的游戏。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人和事情都不多吧,我可能是太自恋了,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当把自己的生活过程喜欢的样子时,别人的故事就无须再读了,你的生活比别人的精彩多了。从这个层面讲,我写的文字仅仅对自己有用,若对别人有用,那可能是作者和读者的缘分,这缘分不能强求。
【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摘自百度百科)
这是这两天感兴趣的东西,想认真研读一下,这一生都想法设想搞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千疮百孔,到死也整不明白,那为什么要想呢?因为好奇。
DAY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