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核心在读写,也在生活

*本书营养丰富、信息量巨大,不建议短期内读完。
*本文5622字,预计将对读者的耐心和碎片时间造成严峻考验,文笔不佳,见谅!


作者:叶圣陶&夏丏尊 

曾经想过要做自由撰稿人,只是一直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信心。当下正逢写作变现的热潮,于是又心动起来。市面上有大把的写作书、写作课程、训练营,这些“捷径”总让人觉得写作被流程化起来,像在跟着套路走,生产出流水线上的文章,而我想要的是提高自己内在的功力,能够凭实力去写。

最初找的书是杜永道先生的《缺失的语文课2》,挺不错的工具书,非常长见识,也非常难吸收。它像一本维修手册,得有错误时对照着修复才能算是学以致用,没有错误可练手,就显得不是很实用了。在网上各大读写书单里挑挑拣拣,发现了这本由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先生编写的《文心》。

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上完中小学的人没有会不认识叶圣陶先生,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会挂着他的格言,语文课本里有他写的《苏州园林》、《爬山虎的脚》,书上对他的介绍是:作家、文学家,大教育家,还写过《作文论》、《文章例话》等“语文干货书”。同为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可能不是很出名,其实他还是个翻译家,最著名的译作《爱的教育》也曾被选入课文。当年这两位教育界大咖看到中学生语文学得不好,就想写一本书作为课堂之外的辅佐读物,大咖视角是这样的:教学是双方的事,学生学不好,老师也有责任,于是设定本书的受众应该是中学的学生和老师,希望双方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选择了以故事为载体来承载这些干货--这个创意可比入门哲学读物《苏菲的世界》领先了好几十年。

书如其名,《文心》,学好国文(语文)的核心就是要在读书和写作上下功夫,但又不能只是“读”和“写”,书中有个很重要的理念,“作文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读书也是如此。

|写作之修辞|

本书的主题偏向于“写”的方面多一些,写作可以分两大块来看,修辞和文法。

修辞原意是指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注重修饰,以求尽可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就是说讲究修辞不仅仅是写作上的需要,更是与人交流、以任意形式表达自己的需要。这么一说好像很烦,聊个天都得这么咬文嚼字,岂不把人累死。不不不,最基本的修辞,就是“说人话”,无论是说出来的还是写下来的,能不能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是在考验你的修辞。

比方说最经典的三大语病:用词用语不当,意义的缺略和累赘,意义不连贯欠照应,在这言论自由的时代里,可以说很多网络骂战都是因此而起。网友们一边撕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多数情况下是有人用错了词,或是仓促间没把自己意思说明白就留了言,然后就这么被误解开(所以说在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热点问题上要谨慎发言)。

比方说“但是”是不能乱用的,很多长段落或长句在叙述时并不需要转折,只是想接下去说,只是更进一个层次地去说明,在这里要的是一个词来承接、递进,而不是转折。转折要谨慎,一不小心整段的逻辑就给混了。

比方说“情”或“感受”之类的表达深度不在于用到怎样的形容词,而在于怎样描述才能使画面感更强烈。把你能想象到的凄苦或自卑的词叠加起来,都不如来一段对祥林嫂或“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白描来的深刻。

还有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前者指意义上不出差错的描述,最常见的是各种专业术语,像“道尔顿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阿尔茨海默病”,晦涩生硬,远不如“色盲”、“感冒”、“老年痴呆症”来的简单明了。不过消极修辞的好也是多亏了它的死板,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让人产生歧义,这就是为什么各行业的重要文件总是用指定词汇和句式写。

而积极修辞除了保持正确性,更多时候是利用了感觉的要素,比如描述某种中药时写“稍微一用力就掰断了”而不是“易折断”,写“高兴得简直要飞起来”而不是“大喜”。日常交流或书写其实没那么拘束,想让干巴巴的描述活起来,一个是要注重词量的积累,多收集同义词,或者觉得频繁用某个词已经腻了,去发掘新词汇,还可以在认识一个新词的同时拓展它的同义词;其次是用在正确的地方,这就要求对新词或者不确定的词汇有准确的认识,正确地认词不仅在写作上是重要的,在读的时候也能避免会错意。

修辞可以说是文法的细节了。当你开始练习写作时不妨多花些功夫在修辞上,勤修改,但也不用过分雕琢粉饰,表意正确简练即可。

|写作之文法|

按我的理解,文法是进阶版的修辞,修辞是咬文嚼字,文法是遣词造句。这个定位可能不是很精准,不过以我目前的水平没能想出更好的表达。

文字的表达,无论是写给自己还是写给别人,总归是要先过自己这一关的;语言的表达需要对象、需要反馈,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即时的,来不及过自己这一关,话就已经说出口。说也好,写也好,都是先把自己的意思组织起来,然后才是正确地表达。在“组织练习”这件事情上,“写”明显要比“说”自由得多了,做起来也容易些,所以我更爱写,而不是说。

“组织”的流程是简单的:如何开头、如何切入主题并正确表意、如何结尾,谈话或作文都是一样的步骤。只要没有修辞上的错误、没有造成误解,就算是完成了“我的表达”。

但更难的,应该说每个人都想要的,是“我达到了什么”。你一定遇到过,别人在上面高谈阔论,听众在下边小声嘀咕“他想表达什么”,或者是一些长文章的评论里写着“有的文章只要看标题就够了”。这就有点尴尬了,如果只为满足表达欲宣泄一番那还不要紧,但要作为对外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如此“鸡同鸭讲”,无论读者有没有抓狂,作者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

最根本的一点:作文应是言之有物的。现在流行长标题,作者们也往往在标题上费了许多功夫,可很多看似“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文章,内容都没有跟上,击中人心的也仅仅只是标题,搞得读者经常读完觉得扫兴,仿佛被欺骗了一般。不要因为想到一个好标题合乎这情景而特地写一篇文章来衬它、因为悟到了一个哲理而非得给它编个故事详细说明,作文是急不来的,有一句,说一句,驾驭不了一篇文章,那就只写一段话。

《文心》里把写作目的分为三种:习作、应用之作、创作,其中习作可以说是后者的根基了。写作之前,除了理清楚思路、把作文方向弄明白,更要想清楚这是在为了什么、为给谁看而写,只想出于自我的感慨,还是想跟人交流?把意思传达给别人又要怎么写?想要以此谋生、想要创造什么,基本功夫到家了吗?

如果真的迫切想要提高写作能力,非得逼着自己写出文章(比如我),那就更不能着急了。许多人都说要天天写,每天1500、2000字不能停,我试过一段时间,没有想法而非要为了写作而写作时,写出来的东西真是惨不忍睹。怎么说呢,也许是笔力还不到位,也许是坚持的天数不够,也许我不在这种方法的适应范围内,也许是追求完美的心理让我受不了这“应付之作”,总之我没能在这样的节奏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静下来,保持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去练习。

书中提到一些增长笔力的小技巧:

不要反复使用同一句式,不然读起来很平板。同感,这也是为什么专业术语读起来很乏味,因为必须用指定的词汇来表达。

写好了就读,用自然的调子读起来流畅即可。其实写之前也可以以读的方式来规划大纲,最近尝试着读完书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然后录音,我想起梁文道先生,觉得应该给他点播一曲《万讃歌》——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借翻译来练习作文。深有体会,不光是在外语上,有些方言能表达的东西一切换到普通话就卡壳,把“意会”转为“言传”是非常考验语言驾驭能力的。

比写完一篇文章更难的,是把它改好。再次强调要多修改,在收到别人的点评之前,先过自己这一关。从去年年底开始我的书评都是先写在笔记软件里,第二天改好,划条自评线审视一番,再发出去。

可惜中途断了很久,两个月前重新开始,目前还没什么收获。用千字文给它们排了号,希望等到排号用完的时候不要再写出一重读就在心里默念“这都是什么鬼”的文章。

修辞和文法看起来专业得不得了,如果用盖房子来比如写文章的话,那还是很好理解的:修辞是砖块,盖一座合格的房子时一定会注意所用的砖块质量是不是合格、表面是否平整、棱角是否分明;文法是图纸,砖合格了,再看看是什么图纸,要以什么流程来建。大多数时候,这两件事是平行的,是相互促进的,好的文学作品如同名建筑一般猛地一看构思精巧,仔细一看也非常有料。

|读书之层次|

再说读书,或者说,阅读的层次:

首先是工具书。想做自由撰稿人那会儿,我急着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不是写作这件事本身,而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前面已经说过,希望能凭自己的功力去写,而不是走别人的套路。于是我的书单里出现了《缺失的语文课2》这样的“维修手册”。当时还觉得是不是太非主流,现在看来这正确得很:在阅读上,不明其意的字词会阻碍对内容的理解,在写作上,用词不当容易造成读者和作者的误会。所以适当翻阅字典、辞书对读书写作是有帮助的

其次是持续阅读的动力,可以是通俗读物,专业书籍,有趣的,有用的,任何能让你觉得“我要读”的书。以食物来比喻的话,经典好书大多营养丰富,特别经典几乎是补品了,但人们日常吃的还是普通食物,主流的读物和主流的食物一样,总要有一定的量之后才会去想是否均衡的问题。

第三是经典,现代已经不以经史子集为标准了,也指各领域的精深读物,晦涩难懂,不懂则已,一懂就是醍醐灌顶甚至更上一层楼。经典读物不仅能在个人精进时提供神助攻,还可作为了解一个陌生领域的切入口,不是说非得亲自理解消化的那种认识,而是通过别人对经典的解读来间接了解,以判断这本经典是否会对你有用,决定要不要亲自精读、学习

最后提到杂志,我自作主张地给类文体取名“流动的文章”,即新闻、公众号推文、剧集八卦、可以订阅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层出不穷的这一类能够“泛阅读”的文章。在我看来,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流动的文章”在一个人的阅读中不应该占太多比例的。这是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一个入口,紧跟着时代走当然好,只是每个人的定力不一样,有的人沉浸太深容易在追逐过程中失去自我。

|读书之笔记|

读书有用,有趣,但不能只是读书。阅读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为何在他的境地里要做这样的选择,当今的我们是否适用,能受到什么启发?先进入其中,做一个当局者,站在书中人物的立场看,然后跳出来,无论你和作者是否同一个时代、境地是有多么地相似,跳出来,思考你的现状。现状允许你效仿他吗?或者,你是否由此产生了什么想法?是能更进一步还是反其道而行之?

说到读书就不能不提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嘛。做笔记是输入,是消化,也是输出。一个人摘抄的内容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考能力和鉴赏水平,而对这些内容的感悟会不知不觉强化自己的思考,这种时候读者对作者产生了共鸣,或者是受到作者的启发,又或者觉得作者说的不对,像辩论赛似的想要站在自己的立场驳倒他,这就是书中所提到的,以写议论文的方式来写读书笔记。

因为喜欢文学类书籍,我一直觉得自己没这么写过,仔细一想,不对,这种“议论文体”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触发了。比如与作者三观不同、或者对书中某个人物感到生气时,这种时候会有很多异议,写下很多抨击的话,仿佛在作者或者人物打笔仗一般;比如读完觉得不如预想的好,那当初是凭着什么才推断会有这样的预期,而实际又是如何地偏离了想象;比如这个结局很满意,想象中它该有个什么样的续集,凭什么是这样的走向……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但有理有据的想象能让你的读书体验更充实也更愉悦。

互联网时代读书笔记的做法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了,从摘抄到书评,从思维导图到读书笔记PPT,怎么做,各人有各人的方式,随意就好,不要只是摘抄就好。抄下来的终究是别人的才华,自己的感悟、思考不记录下来,只会永远沉溺在别人的光芒里,自己是不会发光的。哪怕是消遣类的书也应该是有感慨的。

|读书之鉴赏|

有些人到了一定程度,阅读量上去了,理解力加深了,就慢慢变成有点儿挑剔的读者了。

一个是视野开阔了,类似的知识、经验、见解输入得已足够多,各家文采也领略了个遍,想认识点不一样的,读些更美、更深刻、更有启发的内容。

另一个是已经有了太多的想法,可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得不够好,不够完美,想要进一步的提升,便在阅读过程中多加思考,常将自己与作者做对比,或学习。

读到烂书怎么办?首先,何以认定这是一本烂书?其次,为何会被这样一本烂书吸引?第三,如何引以为鉴,避免写出让人觉得“烂”的东西?

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读书中学习写作,这是思考,也是鉴赏。

|读读写写在于生活|

如果不是文字工作者,也根本不喜欢读书写作,那学好读写技能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小到投诉不良商家,大到求职简历工作总结,个别极端的如在公众平台上爆猛料,出色的读写技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大有可为,这是“用”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读书写作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化”、“流程化”,甚至还有模板可套用。老实说,写作能有捷径可走当然好,这意味着可以更快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我还是对此抱消极态度,总觉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像是工业流水线出产的产品,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两位作者先生可不这么看哩,他们认为古人把写作捧得太高端,像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一说起来就神秘兮兮充满玄味,而对今人来说,“作文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是一部分的日常,不是什么圣贤的行为,怎么就不可以研究呢?就是说,好的生活和好的文章会呈现某种正相关,一个生活美满的人会不知不觉把幸福倾注文章里,一个文风极美的人也不会是生活的差评师。读读写写是人的一部分的生活,放心去研究,不要害怕冒犯了它们。

这么一想倒是放宽了心,可是我的功力不够啊!于是只好时时提醒自己,可以跟套路走,但不要让套路把自己框住了

特别喜欢的一句话,“见文如见其人”。我想在今天看来这其中的“文”已不止是“文章”,还包括一切文字上的表达,透过“文”能见到的又何止是“人”,比如有些品牌的衣服光看文案你就知道自己不会喜欢,有些商品评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最最常见的,还是一切网络上的文字交流,只是码字,谁也不知道你长什么样,但看你的发言或读你的文字久了,读者慢慢就会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你”也许跟现实里的你不太一样,不过毫无疑问这更接近真实的“你”。

所以说,读书写作除了是技能,也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更是人的一部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