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常说:心在哪里,智慧就在那里。每次听赵老师都有不同的发现,《克与千克》听过两次,这次的课堂与以前截然不同,赵老师首先利用你认为咱班谁最聪明,以聪字组成的结构来教育学生带着耳朵来用心听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次听课又是一次我对大脑的清洗,心灵的净化。在这次的堂课中,赵老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购买一些两袋重量为1000克的物品,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的亮点有: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用手惦一惦知道物品有轻重,又通过课件展示知道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做单位,紧接着又出示大约1克的物品的质量(比1克轻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对用克做单位物品认识的更清楚、更直接。利用2分硬币亲身感受1克的实际轻重。认识1千克则利用学生自己带的两袋质量为500克物品,放在手上体验1000克的质量,通过学生感受1克与1000克物品的轻重,进一步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适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的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从课始就进入用耳朵、心、口来认真学习。利用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用心感悟物体轻重用什么来做单位比较合适。②以"活"的形式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始的说,看;课中的掂,课件出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课尾的选合适的单位、连一连、议一议、你知道吗(仔细阅读从中读出哪些数学知识)。课中还加强了数学文化的拓展,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整节课赵老师总是把问题留给学生,赵老师课中喜欢说,问题来了孩子们,谁想说给大家听,谁还想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活中在哪还见到过这些知识?以此来教育孩子们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再完美的课也总能找出个人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教材在编排上有他们的考虑,职教者也有自己的考虑。在练习的设计上如果在设计一些图片相同的物品与合适的质量,让学生连一连,我想或许还可以挖掘出意想不到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高一层。
最后,赵老师对这节课自己的设计,以及自己的想法与考虑又作了深入的解读,由此可见赵老师对这节课即考虑编者意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生活基础与经验都做了深入的分析。可见赵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是无人能及的。
总之,教学有发,教无定法,教学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