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天才少女后我并没有很明确的想法,都说思想的碰撞会爆发火花,所以我点开了豆瓣想看看大家们都在说些什么。热门影评的作者写的很长,文笔很好而且积累很足,看过不少书籍、电影和电视剧。举起例子来都非常的独到,观点丝丝入扣,转入自己生活经历也写的感人至深。很深情的述说了自己小时候被父亲看出在文学方面的天赋被逼迫时时看书的经历,表达了对丢失美好童年的惋惜和希望孩子能自由成长的愿景。
在很多人看来她的说法很对,孩子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就该与同龄人结交、玩耍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这种想法是对的,不过我想发表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如果写影评的那位作者小时候没有被逼迫进行广泛的阅读,想来她是写不出那么文采飞扬的影评的,也不会得到很多人的喜欢,甚至收获一些网友的打赏。那何以来向那么多人来表达她对他父亲教育方式的抨击,如果她言之无物人们只会把她的言论当做笑话。所以我感觉,你要得到些什么,你自然要付出些代价。
也许你说,我并不喜欢我现在拥有的,我想拥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些我自认为美好的东西。人生的可能性很多,我们无法预知如果在小时候我们没有被要求去做那么多事情,我们自由的发展我们会不会生活的更幸福,这是个伪命题。但首先努力是没有错的,开拓自己的学识和学习更多的技能是没有错的。如果你不从小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以后当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想紧起来难,很难。你也许只能埋怨自己的不努力和想当初。
其实你们发现没有那些发出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童年的人他们是掌握话语权的人,他们是属于这个社会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小有成就。当他们回首往事,觉得现在自己生活的还可以唯独失了些快乐的记忆在最纯真的年纪。但如果要他们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从新来过过一个没有压力的童年他们未必会肯。
这些话只能说是他们一种类似于无病呻吟的酸话罢了。还可以从很多其他的方面来谈孩子该不该拥有一个快乐童年,自由成长的问题,再此鄙人就不赘述啦,让我们谈回电影。
影片还是探讨了关于教育方式的问题,但有这么个主题影片还是没有回避的,就是有多大的能耐做多大的事。虽然小女孩最终还是和她叔叔在一起,但她同样去了天才学校。她并没有当一个普通人,她注定是天才,但天才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在结尾弗兰克(小女孩的舅舅)将她从天才学校接出后去了游乐场。也许这才是影片想向我们传达的思想,天才也是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的,他们也要结婚生子,也会谈论八卦。
教育方式是个永恒的主题,人们在希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说明哪些教育方式正确,哪些教育方式错误,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是不同的,没有绝对适用于任何人得教育方式,我们只能在一个大致方向上去探讨。毕竟不同的教育方式都会成就一些人,如果可能我们还是欢迎因材施教。
弗兰克想让小女孩,他外甥女过普通人的生活这是不现实的。她过人的才能终会表现出来,而她在普通学校过的并不开心。一个能解高等数学的人,你让她天天学1+1=2,你不是搪塞她吗?
但他的担心并无道理,因为他的姐姐,小女孩的母亲也是天才,但她却自杀啦。他姐姐临死前将小女孩托付给他,所以他希望她能有个快乐的人生,不需要只因为数学而存在。这是有偏见的,这种偏见在生活中很常见,于你,于我。这就是我们人类可爱的地方,我们有感情会顾虑,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鲜活的故事。
完整的故事情节我就不赘述了,叙述是为观点服务的。就像我前文提到的要因材施教,大雁的极限是天空,他不可能安于一隅。但同样的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剥夺她作为一个人的权利,玩耍,嬉戏。你可以很努力但同样要停下来看看世界。
我对电影中几个场景印象深刻,很温情。那是生命美丽的光景。当小女孩得知自己的父亲就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却从她出生到现在都没来看她,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啜泣的时候,弗兰克带她去医院去看新生儿的出生去感受生命降临这个世上的时候,家人的那种开心,那种笑颜。是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带着人们的期待和欢喜来的,为每个生命为初生为希望。我当时看时,居然有点想哭的感觉。我听过这么一句话,时间还在那里,流逝的是我们。我们存在的印记就是因为那些我们爱和爱我们的人。
还有就是夕阳下,弗兰克可小女孩的剪影,那时生命最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