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的包裹再次将“裸贷”暴露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下,然而,事情已然发生,围绕当事人的口水除了臭以外,没有任何味道。重要的是要从中挖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以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对于那些一边辱骂当事人,一边搜索照片仔细欣赏的人,建议对着照片使劲撸吧,灰飞烟灭了也是爽快的。
事件中的主角多数都是大学生,这再一次让社会对大学生的集体智商产生了怀疑,但是,智商往往被人用得太广泛了,似乎什么行为差异都能用智商高低解释,可如果智商高就什么都更强的话,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又如何评价自己的智商水平呢?如何解释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呢?扯远了,回归主题。仔细分析事件的起因,我觉得至少有四点:1.瞬间释放的消费欲扩张;2.竞争目标的转移;3.分期平台的诱导;4.宣传的力量。下面逐个进行唠叨。
1.瞬间释放的消费欲扩张
经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在大学之前不叫学习,那叫被迫执行任务。老师和家长恨不得让自己长在书桌上,时刻保持学习的姿势。自然也有活得很潇洒的学生,但是活动的圈子很小。最主要的是,学校严格限制个性装扮,统一服装,甚至统一发型。然而,人人生来爱美,亮丽的服饰是每个学生的向往。对自由和美的极度扭曲的欲望,在进入大学之后瞬间得到了满足,那些暴露在自己眼下的一切诱惑似乎伸手可得。外力的突然释放,必然让一个物体猛然运动,人也一样,尤其是在痛苦的压抑下得到解脱的人,她们毫无自律可言。
2.竞争的转移
学习上的竞争,在大学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谁会去谈论某某学习好呢?在这样的环境中,刻苦学习已经是“傻”的一种表现了,毕竟大学就是很多学生的终极目标。然而,人们还是喜欢比较的,所以就将竞争重心转移到了更容易看得见的外表上。那些打扮漂亮的妹子往往是人群中的亮点,许多男生在她们面前都会不自觉地做180度的劲部保健。看到闺蜜身后一大堆追求者,而自己身后却是秋风扫落叶,估计心里难免会发出改变自我的远大志向。为了更美,拼了。
3.分期平台的诱导
竞争刺激了购物欲,而购物欲又不断自我膨胀,但是没钱,一切都是空想。此时,分期付款华丽登场,成了很多人的消费杀器。在利用分期不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欲望却不断扩张,她们为当前只需要付出一小笔钱而得意,却忘了自己已经使用多次分期。甚至都不知道累积下来的下月需还欠款,早已超出自己可支付的范围,在那些庞大的数字面前,错愕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事实证明,很多人就是容易忽略自己的信用卡,或者分期账户里有很多钱要还,依旧按照手上的现金量安排自己的消费,甚至继续透支下个月的资金。我就是经常使用蚂蚁花呗,却经常忘记查看花呗欠款,由此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在人们这种选择性忽略的本能下,分期和信用账户,是很多人走向资金困局的一个推力。
4.宣传的力量
事件中经常看到某某推荐当事人尝试贷款,这里面的某某可真是害人不浅啊。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的传播力量是很强大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消息就是周围人口传给我们的。另外,对于宣传,更有力的自然是媒体。媒体报导类似的负面新闻,到底是对世人起到了警示作用,还是助长了肮脏的势力?当此事的报道引来一大堆人热烈抨击之后,就已经有了答案。要知道,人总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不会办蠢事。那些抨击者肯定会想“分期和信用卡,还能用超了?还能利滚利滚那么多?太蠢了吧。”也就是这样的自信,让很多人在看到有“便宜”可占的事情时,总会倚仗自己的高智商毅然出手。
那为什么有人接触那些高利贷呢?赌徒在进入赌场之后都是无法自拔的,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捞回自己的本钱。由此就不难判断这些借高利贷的人是怎么想的了,她们认为自己一定能通过其他的办法还上那笔钱,而且眼下最为紧急的是把其他逾期的钱还上,关心则乱,对高利也就不管不顾了。既然大家都不相信自己那么蠢,又总是自信能顺利融资,那还谈什么警示呢?
此类事件的发生,确实应该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个警示。下面的话至少得说三遍:妥善使用自己的信用账户和分期账户,不要因为自己的自信让自己陷入资金困局。另外,既然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漏洞,那么就得做出一些改变。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生存,那么能不能狠下心鼓励他们多出去打工,自己挣到的钱自己支配,从而增进他们对金钱和消费的理解程度呢?要知道,每个亲自赚钱的人,都能更加明确的认识每一块钱的意义。虽然社会不让雇佣童工,但是总有一些方法的。我小时候还卖过雪糕,虽然没挣到钱,不过也是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