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只有最稀缺、最容易被遗忘的东西,才需要通过纪念来被提醒。
可见,读书真的几乎已经成为一件快被大家遗忘的稀罕事儿了。
1、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无外乎三个目的。
第一、娱乐。读书就跟看电视、玩游戏一样,是一种业余时间放松心情的方式,别老想从里面得到什么教育意义,自己高兴了,爽了就够了。
第二、学习。比娱乐更高一个层次的就是从书籍中汲取个人成长的能量,《母猪的产后护理》能给你专业知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能给你高考增加几分,学到了,用上了,也就够了。
第三、见识。比学习更重要的是见识。书籍是人类知识、经验、想象的承载,读书能让你切实感受到一些你永远不可能想象的世界。见得多了,心态就不同了,在面对同一个事情的时候,你的选择就会更多。
2、买书是浪费吗?
你看你,又买书,家里这么多书你都看完了吗。简直是浪费!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不陌生吧。家里买了很多没有看完的书,真的是浪费吗?
我不这样认为。
西方有句话,you are what you eat,翻译过来就是人如其食,指饮食可反映一个人性格与生活环境。同样的道理,如果想让读书成为一个融入生活的习惯,就必须营造读书的环境。
让家里充满书,你读或者不读,书就在那里,又是信手拈来一本,翻开看个几页,何尝不是一种惬意呢。不管是想让自己还是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就得在家营造阅读的环境,啥叫阅读的环境,多卖点好书放着啊。难道你觉得家里除了产品说明书就没有一件带字的东西的环境里,会孕育出爱读书的人?
别傻了,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书房,最好的礼物就是一架子好书。
3、读过的书,很多都忘了,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读书的意义从来都不取决于有没有记住,而在于有没有用上。
读书都会忘,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首先要明确这个事实,在此基础上,要认识到人脑的主要功能是创造,而不是记忆。
关于素质,有这样一个说法,素质就是把读过的书都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雁过留痕,好书总会在你的心里留下影。
4、读过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读书还有什么用?
读书不是终点,读书是个起点。如果误把起点当终点,读书可能真的没啥用。
从读书到过好这一生,中间差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行动。
基于自身知识匮乏焦虑而购买了书,买书之后,就有了阅读的本能;
基于缓解无知的焦虑而开始读书,读完之后,也就消解掉了无知的焦虑。
但是,光是消解掉焦虑是没用的。
你知道了很多道理,知道了很多法则,然后呢,套用一句很俗的成功学毒鸡汤,从知道到得到,中间还差一个做到。
当然,有很多人不读书也过好了这一生,但是,当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你已经从门缝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一辈子不进去,会不会也有点遗憾呢。
5、读书真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吗?
当然不是,读书只是一种选择,是百万种选择中的一种而已。不要神话读书这件事,没有什么事必须的,读书也一样。
实在不爱读书,实在没时间读书,那就不读书,只要你还有别的可以替代的选择,我觉得都没问题。
只是,不管是娱乐还是学习,读书真的都是一件成本很低,收益很大的事,所以,很多人都会推荐这个选项而已。
我建议你读书,但不读书,我觉得也没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
6、碎片化阅读不如系统阅读有价值?
如果你有选择碎片化阅读和系统阅读的条件和自由,那当然是系统阅读对于个人知识和成长更有帮助。但是,如果你是再和一个读书都要用“抽出时间”、“坚持”这样的词来形容的人聊,我觉得碎片化阅读真的是最佳选择。
知识,本来就是一块一块,只是我们人为的把他们组成了一个个框架体系。
一定要从体系出发,去阅读、去学习和掌握知识,这其实是图书馆的逻辑,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人,应该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缺什么补什么的学习和吸收,才是最有效的阅读。
碎片的只是你,书或者知识,一直都是这样。
7、我该怎样阅读?
想怎么阅读怎么阅读,电子书、纸质书都行;
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早上也行,晚上也行;
想在哪儿读就在哪儿读,厕所也行,卧室也行;
只要你高兴,怎么都行。
祝您读书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