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
我们班里有44名同学,成长环境不同,年龄不同,他们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我想要分享的却是一位并不优秀的同学的故事。这个学生叫做王明硕,开学之初,他的妈妈告诉我,他是个让幼儿园的老师“头疼的”孩子。喜欢画画,却说不喜欢美术课,非要说画画课才能明白。他的妈妈称他为硕硕,我也像她妈妈这样喊他硕硕,他却说我不是硕硕,我是王明硕。
可能各位老师都能感觉的出来,他不善言谈,甚至理解能力有些差。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小学生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有责任去关心他,帮助他。让我们班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和他坐同桌,手把手的教他写字。渐渐的,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有一天中午,他拿着一张皱皱的纸给我。中间画着一个大大的蛋糕,下边画了几个礼物盒子,上边写着“一、二、三、上、山、虫”。刚开始没有看懂,学生也解释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才明白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蛋糕和礼物盒子是他想送给我的礼物,上边的字是我在语文课上教过的汉字。这个不善言谈的孩子,用自己稚嫩的画表达着他对我的爱。
我与家长
周一晚上(12.7)9点,正在家里看书,学生家长发来的一条信息打破了这份宁静。“方老师,我们萱萱放学回来说她小手指疼,我一看小手指都发青肿了,这是怎么了?”这是杨嘉萱妈妈发来的消息,还附上了两张孩子指头的照片。我一看确实肿得厉害,部分地方都有些发黑了。赶忙回忆了这一天杨嘉萱同学的活动,有没有受过什么“伤”,想起来只有上午跑操时摔了一跤,当时手没有伤的这么严重,下午去本部教研,也没有哪位老师跟我说她磕着碰着。思考了一圈后回复:“嘉萱今天只有上午跑操时摔了一跤,不过当时手没看到肿成这样,下午我出去教研走得早,也没有其他老师和我反映她受伤了,中午回家后手肿了吗?”家长说回家后手就肿成这样,还很痛,小手指不敢弯曲。确定了应该是上午摔了一跤,当时没肿,可能冬天皮肤比较脆,小孩手一直活动,肿起来了。
不知道家长对这个解释满不满意,随即说:“跑步,她如果是在跑不动就不要让她跑太快了。让她慢慢跑,注意安全。”学生在学校手弄成这样我很愧疚,在当时的情境之下,我又脑补了一下家长说这句话的语气,心想:坏了,家长不是要“找事儿”吧。短短几分钟时间,我在脑海中想了又想家长接下来会说什么话,如果是“问责”,我该怎么应对。又回忆了一下这大半个学期我对这个学生怎么样,说实话,这是一个“不怎么省心”的女孩子,光是放学不回家找她就找了两回,课堂上的小动作也不是太少。和她的家长沟通的也比较多,她的小毛病也改了许多,在我们班的44名同学中,基本算是比较用心、花时间对待的一名同学。如果这次家长因为这件事情咄咄逼人一直责难的话,我的心里是很难接受的。
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家长又对我说:这得亏是没有骨折,这要骨折的话就麻烦了。(捂脸哭表情)也辛苦你们老师了。(两朵小花表情)我在心里一直想的是家长的责难,却没有想到家长会这么理解。随后又沟通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也给出了家长一些小建议,聊天愉快的结束了。其实班主任做的事情家长都能看得到,只有认可老师,即便孩子身上磕磕碰碰,家长也不会得理不饶人。
家校关系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最近网上有这样一则消息,徐州一家长给老师送锦旗“干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虽然被证实是该男子为博取眼球、吸引关注而自导自演,但其引起的家校关系也值得反思。网上有许多对家校关系煽动性的言论,每次看到后很是无奈。尤其是和这位家长沟通后,孩子受伤,作为老师,我先想到的是家长会“刁难”,却没有想到家长会理解。那是不是在我的潜意识里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不是融洽的呢?家校关系并不紧张,也并非水火不容。只要我们用心教好学生,和家长耐心沟通,唯有家校携起手来,才能共同完成培育好孩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