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秦穆公见文公已死,便想乘机争霸中原,于是派兵攻打郑国。大臣蹇叔极力反对,理由是秦国与郑国相隔千里,即使军队能到达郑国,也一定会疲惫不堪。但秦穆公不听劝阻,结果中途遭到晋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此文写的是蹇叔在秦军出师前的劝谏辞令,以及无力阻止后“哭师”的情形。
又是有关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其虽死,影响力真不小,秦穆公元前621年去世,距离故事时间还有7年,公元前624年,又一次发动对晋的战争。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战争本来是不得已而为之,明明大家都可以活的很好,秦穆公非得用战争手段而满足私欲,结果受伤的忠诚的士兵和人民。
正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杞子:秦国大夫
杞子自郑使:杞子从郑国得到的消息派人。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无乃……乎”是一个固定的句式,翻译为“恐怕……吧”所以练联系整句就翻译成:恐怕不可以吧.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使军队辛苦奔波而无所得,军队一定会产生叛逆的念头
感想:战斗从来都是以强击弱,长途跋涉军队必然体力衰竭,示敌以弱,而且别人有准备,躲掉技能很容易,被别人反杀也很容易。劳师动众,却无所得确实会有悖心,想想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就知道了。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5],尔墓之木拱矣!”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都是秦国的将领。
中寿:约在七八十岁上下。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题外话:看古人之术越多,有些东西真不可信,网上老传,古人人均寿命短,好像古人大部分人的寿命短,现代人寿命长,平均数能信的话,平均工资是大部分人民工资,那样好笑。经典礼古人有自己的寿命说法,以经典说法,现代的人寿命不过如此,上寿少之又少。
尔墓之木拱矣:在你坟上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
感想:可见失败了。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殽(yáo):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
蹇叔之子与师:蹇叔之子也在军队里
感想;我百度一下,确实啊
秦国去远征郑国无功而返,于是在往回撤兵的半路上灭了滑国。滑国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于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
感想:古之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即使有这样的贤人,遇到刚愎自用的君主,也只有哭泣收骨 的份,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君刚愎,独复泣而收余骨。